“慧眼”卫星的发现
●发现黑洞X射线双星系统中最高能量的准周期振荡现象。
●在中子星X射线双星系统中,发现了最高能量的千赫兹准周期振荡现象。
●首次观测到围绕中子星高速旋转的物质盘(吸积盘),在光的辐射压作用下突然膨胀。
●首次观测到中子星表面单个热核暴的X射线光子“阵雨”,对温度高达几亿度的高温电子冕的快速冷却。
●确认了著名的中子星X射线双星武仙座X-1的X射线辐射区附近的磁场不再下降。

中子星X射线双星示意图
“慧眼”卫星是我国第一颗X射线天文卫星,在轨运行两年多来,它有哪些重大发现?“慧眼”卫星项目组上午在厦门进行了专门发布。
今天上午,第一届中国空间科学大会在厦门开幕。会上颁发了两大重量级奖项,并公布了“慧眼”卫星的重大发现。这场大会由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发起并主办,厦门大学承办,该大会今后将两年举办一次。
【成果发布】
开启研究黑洞和中子星系统新窗口
本次会议的一大看点,是“慧眼”卫星项目组发布的一批重要科学成果。
“慧眼”卫星全称是“慧眼”——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自2017年6月1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升空之后,已在轨运行两年多,其间开展各类观测1000余次,成功监测了双中子星并合引力波事件电磁对应体,完成了脉冲星导航实验。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慧眼”卫星系统有效荷载总设计师卢方军,对“慧眼”卫星观测到的科学成果进行了解读。
卢方军解释,在物质旋转掉向黑洞和中子星的过程中,温度会越来越高,在非常靠近黑洞和中子星的地方,还可能存在大量接近光速运动的带电粒子,物质甚至可能以接近光速向外喷射,因此可能辐射出很高能量的光子。“慧眼”卫星发现,黑洞和中子星附近的物质发出的高能X射线存在强度的准周期变化,这是以前所有的天文望远镜都没有看到的。“慧眼”卫星开启了研究黑洞和中子星系统(高能X射线强度快速变化特性)的新窗口,使得人类可以研究非常靠近黑洞或中子星的物质的运动和辐射过程。
研究黑洞、中子星、双星,对老百姓的生活有什么用处?卢方军说,这些对老百姓的生活暂时还没什么用处,不过,这是探索未知,为拓宽人类认知边界做贡献。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秘书长庞红勋说:“一个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这个民族才有希望。”
【奖项颁发】
两位研究员分获科学奖和技术奖
首次设立的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科技奖由两位研究员获得。其中,暗物质卫星“悟空”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常进获得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科学奖,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学军获得中国空间科学学会技术奖。
另一个奖项是2019年度赵九章优秀中青年科学奖。该奖项于1989年设立,每两年颁发一次,奖励我国在大气物理、地球物理、空间物理和空间探测领域做出突出贡献,年龄在45周岁以下(含45周岁)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郑飞、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永华、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国主、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徐卫明,分别获得大气物理、地球物理、空间物理和空间探测领域2019年度赵九章科学奖。
【相关活动】
院士和知名专家 将和学生们面对面
本届会议设置14场大会特邀报告和空间科学高峰论坛,国内外知名院士和专家将围绕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空间科学卫星工程的热点前沿开展交流。
会议期间,还安排航天成果展览、科普专场、主题音乐会等科普文化活动。在科普活动中,院士和知名专家将走进厦门大学和中小学,开展科学知识普及宣讲活动。
(记者 郭文娟 通讯员 欧阳桂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