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厦大 >> 正文
厦门电视台:鹭岛丰碑 厦门红色记忆(二):囊萤之光——罗扬才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04日 来源:

囊萤夜读,讲述的是古代贫苦读书人,将萤火虫放在袋子里,夜晚照明刻苦读书的故事。在厦门大学第一批的校舍中,有一栋楼就被陈嘉庚先生命名为囊萤楼,1927年,厦门第一个党支部就在这里成立,第一任的党支部书记名叫罗扬才。3日的《鹭岛丰碑厦门红色记忆》,我们就来听听如同暗夜中囊萤之光的罗扬才烈士的事迹。

现场: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

1986年10月17日落成的厦门大学烈士园位于建南大礼堂后,被绿树怀抱,主碑上方独独镶嵌着一张年轻的面庞--他叫罗扬才。1921年,16岁的他从广州来到厦门求学,就读于集美师范并加入共青团,他的革命思想由此启蒙。

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 张侃:他生活的这个时代是一个风起云涌的一个时代,也就这个社会在转型,思想在变化,青年人的报国的情怀也在转变,尤其是五四运动以后,这个是共产主义思想在中国各地的传播。

1921年,陈嘉庚在厦大兴建首批校舍,其中一幢名为囊萤楼,1924年考入厦门大学预科班的罗扬才就住在囊萤楼的学生宿舍。在厦大的学习让罗扬才的革命思想迅速萌发,1925年11月他与在厦门当小学教师的李觉民作为代表前往广东开会,经介绍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中共广东区委又派出共产党员罗秋天到厦大读书。由此,厦门有了3名共产党员。1926年2月的一天,夜幕悄悄降临,罗扬才、李觉民与罗秋天回到囊萤楼宿舍,他们成立厦门第一个党支部的申请被批准了。

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 张侃:由于罗扬才是老厦门老厦大,便于开展基层工作思想传播,所以就由罗扬才来担任这个党支部书记,那么确实事实也证明说这样选择是正确的,很快就发展出比如说四十几名党员、七个党支部。

厦门共产党组织的快速发展,也让国民党当局格外紧张。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1927年4月9日,厦门发生了反革命政变,罗扬才被捕。因为他在群众中声望很高,群众走上街头游行抗议,要求国民党当局释放罗扬才。而顽固的反动派则将他秘密押解到福州,1927年5月23日,年仅22岁的罗扬才英勇就义。在狱中的最后一封信中,罗扬才写道:“为革命而死,我们觉得很光荣,很快乐。各位同志,不必为我悲伤,应踏着我们的血迹前进!”

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 张侃:罗扬才所代表的就是一种罗扬才精神,它是革命精神,他是跟嘉庚先生的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是厦大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所以从这种意义上来讲,它不全是一个是有革命实践的一种历史在那边,而且它已经变成了一种象征。

【责任编辑:】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