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第一个定居在厦门的厦大外籍教授、美国人潘维廉,开着自己的面包车,载着家人行经4万公里,游遍中国大江南北。时隔25年,今天(2日)上午,潘维廉再度启程重走中国,他希望能亲眼目睹并记录下这25年来中国的变化。
再度出发,对于年过60岁的潘维廉来说,仍然充满了新鲜感和好奇心。和25年前一样,他要探究中国的“真实模样”,因此,这趟旅程路线不变,所经城市也几乎不变,变的是,当年3个月的路程,如今只需要一个月。
厦门大学外籍教授 潘维廉:跟1994年一样,从厦门到杭州、上海、青岛、北京、内蒙、西安、兰州、西宁、格尔木、拉萨、成都、重庆、湖南、广西、贵州、广东,差不多上次是3个月,路不好,这次路好,就一个月,大部分是坐车,西部是坐动车,享受一下,当时没有动车,甚至当时没有什么路。
25年前的1994年,潘维廉刚刚拥有自己的金杯面包车,他开着车带着妻子和两个儿子游遍中国大江南北。一路上,他们对中国有了更深层次、更真实的了解。
厦门大学外籍教授 潘维廉:1994年当时落后,但是我深感动,因为我在偏僻的西安、宁夏、甘肃非常偏僻的地方,那么早政府已经花了好多钱,帮老百姓修新的路、小学、医院,那些都很早,所以我要看一下效果怎么样,20多年了,变化肯定很大。
潘维廉说,当年修的路、建的学校,帮助越来越多农村的孩子考上了大学,这样的厚积薄发,让中国昔日偏僻的地方正变得越来越好。
厦门大学外籍教授 潘维廉:我觉得这就是中国梦,他们也有这个机会,所以我觉得让外国人了解中国,就是写中国人的故事,如果外国人了解中国人,就会了解中国。
在接下来一个月的时间里,潘维廉要边走边写。回来后,他计划出两本书,一本是游览中国的游记,一本是对沿途中国人生活变化的采访汇总。他要用不一样的视角,再次向世界介绍中国,说说中国梦。
厦门大学外籍教授 潘维廉:中国这么大,人口这么多,还是进步,这是不简单的,所以我要他们看一下中国这样的变化,确实是一个奇妙的世界,这是追梦。
(记者 孙茜 邹晨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