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0月18日,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第153期对外汉语教学学术沙龙举行。此次沙龙由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教授方环海主讲,题目为:“影与镜:汉语研究的汉学视野”。国内外数十名硕博研究生共同参加了此次沙龙。
讲座伊始,方环海通过生动的图片及一则相对论的相关故事引发了同学们关于“镜像”与“本体”关系的思考,指出了镜像既虚幻又真实的特点。接着,以莎翁的《You say that you love rain》一诗的4种汉译版本、著名诗人余光中的《当中文遇到英文》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沈家煊的学术报告《汉语不是英语》等为例,提出当两种语言相遇时,便会出现“语言的镜像”这一现象。
随后,他从语音特征、词法特征、句法特征、文字特征4个方面,逐一介绍了与印欧语相比,汉语具有的类型特征,并启发同学们注意对比分析时的研究范围。接下来,他为同学们介绍了在世界语言类型序列中的汉语,及西方汉学家提出的“汉语落后论”。
方环海希望同学们在研究汉语特征时,要从语言的客观甚至主观事实出发,分析语言类型,提取语言特征,考察历史演变,探讨内在规律。汉语语言学研究作为“汉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未必是中国人的“专利”。
(余珂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