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获得最具创业潜力奖的厦门大学团队在演示作品。徐林摄
人民网厦门11月13日电(徐林)第九届“英特尔杯”全国大学生软件创新大赛于13日在厦门大学圆满落幕,本次大赛共有20支队伍进入决赛。经过半年多的角逐,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团队凭借其为盲人朋友提供智能服务的项目摘得本届大赛特等奖,厦门大学团队取得一等奖和最具潜力奖。
本届大赛以“智能互联的服务创新”为主题,在智能互联网和服务创新两个方面,积极鼓励参赛学生探究如何以“服务”为导向,将物联网技术与现有信息化系统相融合,构建新的商务模式。此次大赛评审组组长、武汉大学软件学院院长崔晓晖告诉人民网记者,拿特等奖ILIFE团队的作品为例,“Eyelife弱视群体生活伴侣”,团队成员通过走访失明群体,了解盲人的切实生活需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现代场景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文字识别及机器学习等技术,该团队成功开发了一套盲人生活伴侣平台,帮助盲人阅读书籍,出行和看到外面多样的世界。崔晓晖称,这次大赛还设立了创业潜力奖,有四个团队获奖,包括智能温室,台球训练,3D家居设计,和无人机制造。 评审专家看到这些团队技术功底过硬,技术已基本成熟,市场潜力巨大。
厦门大学软件学院院长廖明宏认为,必须加强校企合作,把学生送到企业,他们更多地了解到企业的技术,了解到市场,这样培养学生,才会具有创新的意识、创业的精神和创新创业的能力。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来,厦门大学软件学院从创业之初,学生在大三时就送到企业实习,大四就送到企业实训,通过这种方式,真正让学生接触企业和社会,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本届“英特尔杯”全国大学生软件创新大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示范性软件学院联盟主办,厦门大学软件学院承办。当天还举行了2016年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院长联席会。
天津大学的E-LIFE智能温室项目、厦门大学的Magic Builder项目和山东大学的E-CART三支团队项目获得一等奖,厦门大学的WonderFour、天津大学的TheA、北京航空航天学院的Anonymous和天津大学的E_LIFE四支团队获得最具创业潜力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