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1 11:23 来源: 中国商报/中国商网
中国商报/中国商网厦门10月21日电(林洁然记者 钟瑜)2016年10月21日,由厦门大学管理学院、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台北医学大学共同发起,厦门大学数据挖掘研究中心研发的“2016年第三季度海西金融、旅游、消费信心指数研究报告”正式发布。
2016年第三季度海西地区金融、旅游、消费信心总指数为98.68,环比下降1.79点,首次跌破100点,至悲观水平。旅游信心指数为115.78,环比下降3.18,虽然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高位乐观水平,对总指数有较大的提振作用。金融投资信心指数为103.40,环比下降2.25点,继多个季度连续下降之后,该指数处于微弱的中性偏乐观水平。消费信心指数仍持续下降,处于悲观水平。2016年经济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压力重重。
2016年第三季度海西总指数和各项分类指数未能扭转上一季度下降的势头,均继续走低。其中,总指数未能延续多季度以来的乐观态势,首次跌至悲观区域。分类指数中,消费指数小幅下降,但却是影响总指数回落的一大因素。消费信心指数的长期低迷,是经济下行对居民生活的最直接反映。旅游指数和金融指数虽然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得益于前几季度的高位提振作用,依然维持在乐观水平。
2016年7月以来,受英国脱欧和我国“三期叠加”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经济及贸易面临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进一步提升。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以全面深化改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期,近年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持续下滑,实体经济整体疲弱,结构和资源配置扭曲,经济主体对未来经济信心缺失,产出缺口难以收窄。微观表现为居民消费倾向下降明显,民间投资增长出现断崖式下滑,外企与民企持续外迁,人民币贬值压力和资本外逃风险依然存在,用工成本持续上升,劳动力市场用人需求疲弱,企业违约风险陡显,商业银行坏账大幅上升,系统性金融风险居高不下。并且,在增长乏力的同时,通货紧缩风险依然存在。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使得中国经济在短期内很难回暖,因而本季度的海西指数表现不佳。
从分项指数看,旅游计划指数为114.50,环比下降3.15点,同比下降6.45点,旅游收入指数为117.05,环比下降3.20 点,同比下降6.70点。旅游指数呈现景气下降,但仍处于景气区域。在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下,海西居民旅游信心指数必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中国经济的不乐观降低了人们的改善性需求。但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出行成本的降低以及出行更加方便快捷,旅游逐渐成为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虽然目前旅游信心指数较前期有所下降,但依然处于高位景气区域,这表明经济下行压力未给海西居民的旅游信心带来太大的影响,海西居民对外出旅游仍抱有较大意愿,对于海西地区的旅游收入也持有较为乐观的态度。
而金融投资计划指数为104.45,环比下降2.30点,同比下降4.65点,金融投资比例指数为102.35,环比下降2.20点,同比下降4.35点。目前,我国在经济发展机制没有理顺、市场化的经济发展动力受桎梏的背景下,内部经济结构的扭曲、外部经济环境的波动、内外金融风险的发酵,使得经济内生性下滑的压力仍在加剧,难以形成稳定的复苏基础,中国经济在2016年第三季度仍然继续下行。近两年投资减缓,国内储蓄增加,游资增多,加剧了流动性过剩困境。货币超发以及较低的利率水平,促使海西居民具有较强持币观望的动机。2016年第三季度,在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实业不好,居民对于实体经济的投资欲望不强,但投资者从某种程度上更偏好于短、平、快的金融产品,从而金融投资计划指数仍处于中性偏乐观区域。尽管2016年中国经济形势颇为严峻,但是仍然存在亮点,金融领域内的改革有很多进展,比如存款保险机制、利率基本上实现市场化、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这些都为中国金融领域的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海西居民投资信心指数虽然较上一季度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在中性偏乐观水平。
据悉,调查采用北京商智通雅典娜电脑辅助电话调查系统(AthenaCATI),以电脑随机抽样的方式对海峡西岸经济区23个城市的20岁以上居民进行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4796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