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厦大 >> 正文
厦门晚报:到厦大看白海豚标本去
发布时间:2016年04月07日 来源:

厦门网 2016-04-05 00:00

▲砗磲贝壳

中华白海豚标本

本报讯(文/图 记者 郭文娟 通讯员 李静 欧阳桂莲)小型水族箱、水下机器人、显微镜互动体验……厦大海洋科技博物馆昨天开馆,这个集展示与互动于一身的博物馆,让许多前来参观的小朋友惊叹不已。

作为该馆的镇馆之宝之一,展厅里的中华白海豚标本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这头体长2.7米,年龄约25岁的白海豚,于去年3月在南安市石井镇岑兜海域被发现,发现时已死亡。科研人员解剖时发现,海豚已怀有胎儿,也制成浸制标本。据介绍,由于环境变化和人为干扰,我国的中华白海豚数量日渐减少,其中厦门种群仅余约80头。作为一种珍贵的海洋濒危哺乳动物,中华白海豚有“海上大熊猫”之称。这也是厦门珍稀海洋物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三种保护对象之一。

展厅里还有不少宝贝,比如,一个壳长95厘米的大砗磲(chēqú)。它是世界上最大型的贝类,其巨大的贝壳曾在太平洋岛国被用作婴儿浴盆。砗磲贝壳也是“佛教七宝”之一,可作佛珠及装饰宝石。

厦大海洋与地球学院副院长柯才焕说,海洋科技博物馆共有6000多种标本,最早的标本是1901年的鱼类标本,一期展出的标本近200种,只是冰山一角。校庆期间,该馆将面向公众开放至4月10日。博物馆今后将有限度对外开放,目前管理制度还未确定,可能会采取预约制。

海洋科技博物馆含5个展区,分别为综合展区、地质展区、生物展区、水声信息与通信展区和观海弄潮展区。

【相关新闻】

到生物博物馆赏濒危动物标本

本报讯(记者 郭文娟)除了海洋科技博物馆,厦大生物博物馆、中国近现代文学展览馆、厦大革命史展览馆,也在95周年校庆到来之际同时开馆。这些场馆都面向公众开放。

位于成义楼的生物博物馆,前身是厦大生命科学学院动物标本馆,建设于建校初期。2015年,厦大生命科学学院与厦门市水陆生物研究所合作升级为厦大生物博物馆。该馆主要承担生物科普、科研、教学及学生实践服务,馆区面积约5600平方米,共3层,设有13个展厅。馆藏标本涵盖种类极广,包括大型鲸豚馆、螃蟹馆、贝壳馆、水母馆、猫科馆、熊科馆、灵长类、鸟类馆、植物馆等生物标本展馆。

馆藏中尤为珍贵的有全球性濒危动物、国家一级和二级保护动物,如大熊猫、华南虎、丹顶鹤等,总计数目达300多种。此外还有来自海外华侨、校友以及动物园、海洋馆赠送的企鹅、斑马、金钱豹等国外珍稀动物标本。生物博物馆还设立了一整套多媒体教学科普设施,包括3D多媒体体验厅等。

中国近现代文学展览馆主要展示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历史成就,呈现闽籍近现代文学家和厦大融入中国现代文学发展潮流主流后,为促进近代“文学革命”运动所做的一些贡献。

厦大革命史展览馆则展示了厦大自建校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轰轰烈烈的革命事迹。

【责任编辑:】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