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9月09日17:48 国际在线

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教授陈贵富发布中国宏观经济预测结果
国际在线报道(通讯员 李 静):尽管面临诸多下行压力,但今明两年,中国经济不会大幅下滑,仍可实现7%的增长目标。9日,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学者在日本神户大学如是表示。
当天上午,厦大与新华社《经济参考报》联合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高层研讨会暨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2015年秋季预测发布会”举行,发布今明两年中国宏观经济主要指标的预测及相关政策模拟结果,并提出政策建议。
这是该成果的第十九次发布,也是继去年在德国之后的又一次海外发布。该项研究基于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2006年研制的“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进行,经过多年发展,该模型已成为一个拥有55个行为方程、8个恒等式和72个变量的中等规模的宏观联立方程模型,是目前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宏观经济预测模型。
发布会后,主题为“中国经济结构优化和增长潜力”的“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高层研讨会”举行,20多名中日专家学者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深入交流和探讨。
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经济参考报及读卖新闻、日本经济新闻、神户新闻等中日媒体到会采访。
中国经济仍可实现7%的增长目标
模型预测,2015年,中国GDP增速为7.10%,比2014年下降0.2个百分点;2016年,GDP增长率可能进一步下探至7.04%。
课题组表示,尽管未来两年出口增长的不确定性以及产能过剩所导致的投资减速对中国经济形成了下行压力,但是,深化改革及结构转型升级所产生的效应已开始逐步显现,新的经济发展空间正在孕育之中。
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通货膨胀率将会继续低位运行:2015年CPI将上涨1.62%,比2014年下降0.37个百分点;到2016年,预计CPI将略升至2.14%。不过,课题组也说,不排除局部时段的微升。譬如,今年第三季度,受猪肉等商品价格反弹的影响, CPI可能上行至1.73%,第四季度升至2.16%。
其他反映经济“温度”的相关预测数据为: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在未来两年仍将继续维持负增长,但是降幅有望逐渐收窄。2015年PPI预计为-4.32%,2016年有可能进一步收窄至-1.34%。对外贸易方面,2015年以美元、按现价计算的出口总额预计将增长1.87%,比上年下降3.3个百分点;进口总额增速可能降至-11.47%,比上年大幅下滑12.2个百分点。至2016年,随着外部市场需求的逐步恢复,中国进出口将呈现恢复性增长。以美元、按现价计算的出口增速预计将达到6.81%;进口增速预计将达到3.72%。

厦门大学社科处处长陈武元致辞
未来五年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为6.79%
今年,课题组不仅对今明两年中国经济进行预测,还将“眼光”放得更加长远——利用模型估算未来35年的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
模型预测,2016-2020年,潜在增长率将下降至6.79%;2021-2025年,2026-2030年,进一步下降为5.82%和5.29%;到2050年,建国百年时,潜在增长率约为3.21%的水平,基本与当前高收入国家的年均增速一致。
课题组说,从这些数据来看,中国经济增速的持续下降除了总需求减弱的短期作用因素之外,还隐藏着潜在增速放缓的长期趋势因素。
为此,课题组建议,当前对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除了要注重短期总需求层面的刺激之外,还需重视对诸如加快混合经济改革进程、鼓励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劳动生产率等能够影响长期潜在增长率的要素。课题组认为,只要措施得当,今后5-10年内的潜在增长率有望重新回到7%以上的水平。
尽快完成利率市场化的“临门一脚”
此次,课题组政策建议关注的是利率市场化问题。
他们模拟分析了假如在2012年至2014年期间,取消了存款利率浮动上限从而导致存贷款利差缩小的宏观经济效应。
结果表明,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基本实现利率市场化之后,模拟期内贷款利率不会大幅提高。一方面,存贷款利差的缩小会降低投资增速,小幅拉低GDP增速;另一方面,存款利率的提高可通过财富效应提高消费增速,继而提高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此外,存款利率的提高可更快地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速,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在课题组看来,完成利率市场化能从根本上改善信贷资源的配置效率,继而提高投资效率,促进经济增长。他们认为,在控制好系统性风险的情况下,推进并完成利率市场化对中国当前宏观经济的影响是利大于弊的。
(通讯员 李 静)
◆声 音:
羽森茂之教授(日本神户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以“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为基础的中国宏观经济预测是中国最具影响力、最可靠的报告之一,广为人知。模型严谨的结构和它的政策模拟,令人印象深刻。非常感谢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全体研究人员所作的有价值的工作!
◆同步新闻:
逾九成专家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投资持续放缓

新华社《经济参考报》总编辑杜跃进发布“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问卷调查”结果
在当天的发布会上,厦大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与新华社《经济参考报》还联合发布了《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问卷调查报告》。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专家认为,中国能实现今年年初制定的7%的经济增长目标;逾九成专家认为2015年中国房地产市场投资仍持续保持放缓态势。 这一调查始于2013年8月,每年进行两次,调查报告与《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与分析报告》同步发布。迄今已发布了五次。
据介绍,本次问卷共设计了与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和政策走势直接相关的18道问题,涉及2015年世界经济形势、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主要指标的预测、中国未来可能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措施以及未来五到十年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等四大类,共有来自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台湾中研院及新加坡国立大学、台湾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单位的106位经济学家接受了问卷调查。
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专家认为,2015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四分之三的专家认为,2015年欧元区经济增长率呈现缓慢下降趋势。
中国宏观经济方面,超过一半的专家认为,中国能实现2015年年初制定的7%的经济增长目标;超过九成的专家认为,今年中国物价水平将持续下降,通缩压力将进一步上升;超过九成的专家认为2015年中国房地产市场投资仍持续保持放缓态势;几乎所有专家认为,2015年中国出口增速将持续保持下滑趋势。
在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问题上,超过四分之三的专家预期,未来五到十年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将降至7.0%以下;74%的专家认为,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推动创新、创业政策,扶持小微企业,支持经济新业态较快发展等是提高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的主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