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高校与法院共建‘无讼校区’的模式,最早是从思明区走出去的。现在,全国各地都把它当作蓝本在学。将教学资源和司法行政资源结合,可以实现少讼、化讼、无讼的目的,值得我们进一步推广。”这段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詹沧洲的点评,生动地道出“无讼校区”的显著成效。据了解,“无讼校区”成立以来,已接待了最高法院、省高院、市政法委等的调研和指导十几次。
文/本报记者郭桂花江海苹通讯员杨长平李小艳
图/思明法院供
成立全国首个“无讼校区”
厦大“无讼校区”是由思明区法院滨海法庭、厦门大学法学院、厦门大学法律事务办公室、演武社区及白城社区五方于2010年11月签署成立的。
“我们是通过法院、高校、社区共建平台,在社区设立‘阳光法律服务站’,法官和法学教授定期解答法律问题。”厦门大学法学院党委副书记何丽新介绍说,“这种模式打破以往‘各自为政’的模式,真正实现一个资源共通的平台,在全国尚属首创。”
据悉,“无讼校区”充分发挥厦大丰富的法学教育教学资源,通过法官与法学院的合作,开设“法律援助中心”,将司法服务前移到最前沿。
“我们这里的居民大多是厦大教职工及其家属,法律素质较高,一旦涉及纠纷,往往诉诸公堂。事情解决了,但人际关系的和谐也被破坏了。现在有了‘无讼校区’这个平台,我们通过与居民们的沟通,邀请法官和教授参与调解,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问题,而且大家的面子也都保住了。”在演武社区党支部书记庄维亮看来,通过教授和法官的社会地位解决纠纷,当事人也信服,有“公堂”审判的严肃性,也有着社区独有的亲民性,不失为“化解纠纷”的好方法。
法官耐心调解,百姓和谐安详
去年冬天,家住演武社区的阿力到社区反映,邻居热水器溅出的水渗入他的房间。为此他找邻居商量未果,几次口舌之争后还差点动起手来。“这次我真的忍无可忍,希望社区能帮我讨个说法。”阿力到社区还是怒火未消。
在听完阿力的埋怨后,社区法官连同社区工作者到现场勘察,了解实际情况,并向阿力的邻居建议,将热水器的滴水管延伸到楼下,避免纠纷扩大化。“法官不错。一件不起眼的小事,都站在我们的出发点。我以为他们只负责判案,想不到还帮我们考虑挺周全的,甚至帮我联系施工人员。”事情得到完满解决,阿力高兴地说。
“小社区,大家庭。邻里之间难免有个隔阂什么的,如果闹上法庭,双方都会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现在有了‘无讼校区’这个平台,法官沉下身子,到社区里帮我们化解纠纷,不仅不会伤邻里和气,反而增进和谐。”演武社区居委会主任张丹晖如是说。
据统计,从2010年至今演武社区已化解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纠纷63件,全部和解。“这要感谢社区法官跟我们社区的密切配合,不仅对我们进行法律培训,还积极开展司法确认工作,帮了我们很大的忙。”张丹晖主任表示。2010年至今,思明区法院滨海法庭共受理司法确认7起,为社区居民解决矛盾纠纷提供了新选择。
沉下身,听民意,与群众“将心比心”
“第一天下社区,知道了王大妈是位‘空巢老人’,以后要多拜访她,跟她多聊聊。只有真正融入社区,邻居们才会跟我交心,也才能更好地化解纠纷。”这段朴实的文字是社区法官辛鹏在日记里的第一段话,也是他对自己的警醒。他坚持每周五下午定期进社区,与社区居民、空巢老人、儿童交流,为居民提供法律服务,不仅包括矛盾调解、现场立案、司法确认、巡回办案等专业服务,也包括扛米、买菜、带小孩等家务事。
“拉近社区法官和群众间的距离,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应该把他们当成自己人、自家人来对待”。当谈起被居民当成一家人时,辛鹏腼腆地笑了。将心比心带来的直接效果就是和谐。“邻里间难免有纠纷。有时候,大家表面上解决争端了,但心中并不服气,总有个隔阂。现在小辛进来了,跟大家混熟了,他的处理,大家也心服。笑一笑,握握手。邻居之间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社区居民张大娘对无讼校区的看法简洁明了。
思明法院滨海法庭庭长杨杰表示,打造“无讼校区”的目的不仅是消除诉讼,更重要的是化解群众的心结,通过法官沉下身,与群众打成一片,不仅能有效化解矛盾,还能使群众消气、服气。
“无讼校区”建设引人瞩目。2012年2月,演武社区获得思明区“无讼社区”建设示范点。“我们将以此为契机,继续加强、做好无讼工作。”演武社区居委会主任张丹晖表示。“我们‘无讼校区’已经创建了不少制度,包括联席会议、社区法官驻点、人民调解员培训、接收实习生、资源共享等。厦大法学院还计划组建一支法学教授调解队,利用教授的专业素养更好地服务社区。”厦门大学法学院党委副书记何丽新老师表示。
全国各地慕名前来取经
墙内开花两头香。“无讼校区”渐渐发挥出品牌影响力,一些周边居民也闻讯而来。“就在几天前,我还接到一个外地的求助电话。”社区法官辛鹏说。原来,一名林姓先生主动联系上他,称从网络上看到关于“无讼校区”的报道,专程打电话过来咨询。林先生的妻子由于工作原因经常在外工作,没有时间照顾家人,因此林先生萌发了离婚的念头。辛鹏了解情况后,耐心地对林先生进行疏导,“她一个人在外工作,心里也挂念着家人,但为了提高生活水平而独自忍受寂寞。作为丈夫,你应该理解她,对她多关心。”辛鹏回忆起劝说林先生的场景。
在一番耐心的开导下,林先生终于打消了离婚的念头,并在留言板上写到:“思明区法院的社区法官不但法律业务能力强,道德思想能力更强。在你身上我没有看到冰冷的法律和生硬的条款,看到的是热心的服务和温暖的劝解。作为外地居民,让我切身感受到的是自己家庭的温馨。”
“俗话说‘居家戒争讼’。无讼校区为我们提供一种解决纠纷的思路,花最少的时间和费用,并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这种方式在全国尚属首创,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学我们。”演武社区党支部书记庄维亮不无自豪地说。据了解,无讼校区成立以来,已接待了最高法院、省高院、市政法委等部门的调研和指导十几次。

无讼景区举行签约仪式。

阳光法律服务站成立。

无讼校园签约暨启动仪式。

法官解答各种法律问题。

思明区法院组织送法进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