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至7月20日,厦门大学“材聚金华”实践队赴金华市金东区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得到金东区“闽赣两会两站”支持,实践队先后走访金东区政府、金漪湖科技创新策源地、江东镇政府及当地多家骨干企业,通过实地参观、问卷调研、座谈交流和科技合作等方式,系统了解区域企业人才战略与发展需求,旨在为校地、校企在人才发展与招聘就业领域搭建合作平台。
政企座谈搭建合作平台,共话人才发展新格局
实践队与金东区召开了校地座谈会,金东区团委、人社局、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厦门大学博士生导师曹福勇、团委书记杨凯旭及实践队成员共同参会。
金东区团委负责人对实践队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强调校地合作对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座谈会上,金东区相关部门详细介绍了“金义一体化”战略布局、重点产业规划及人才政策体系,并表示当前金东区正全力打造“青年友好型城市”,不断完善配套、优化服务。
厦门大学曹福勇老师重点介绍了学校在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及科研攻关等方面的优势。他指出,学校在新能源材料、先进制造等领域的前沿研究与金东区产业发展需求高度契合,未来可在技术转化、人才共育等方面深化合作。在交流环节,实践队师生与金东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围绕定向培养、人才发展路径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双方一致同意建立常态化沟通协作机制,推动人才输送与区域需求精准对接。
企业走访深化产教融合,探索协同发展新路径
实践队先后走访江东镇润马光能、白马科技、好易点智能家居、格普新能源等四家骨干企业,围绕产业发展升级中的人才需求痛点开展专项调研。
在润马光能,企业人力资源总监指出虽然公司内部培养体系使87名2023届应届生中80%达到工程师水平,但光伏组件创新研发等高层次技术岗位仍存在一定缺口。此外,企业反映的电池工艺优化等市场技术需求,为学校新能源材料专业课程教学优化提供了新方向。
白马科技展示的特色人才策略引发实践队浓厚兴趣。该公司通过技术等级认证和晋升通道设计体系,配合股权激励等方式培养和留存人才。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特别强调:“我们更看重应届生的学习能力和产业认知,这比专业成绩单更能预测成长潜力。”通过交流同学们充分认识了企业在研发、生产等岗位对人才成长的实际需求,对未来的学习成长有了更清晰的规划。
实践队实地考察了好易点公司“总监带队+一岗多能”管培生模式以及校企合作以项目培养人才方式。实践队员讲述的当前青年学子的求职观念和个人发展愿景,为企业招聘人才提供了全新的就业视角。
在与格普新能源交流中,实践队发现“以企业文化凝聚人才、以成长计划培育人才”的管理模式,特别是销售团队全周期培养体系,是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极具借鉴意义的实例。
实践赋能双向成长,校地协同共谱新篇
本次实践是厦门大学落实“产学研一体化”理念的具体举措,既为学生提供了接触地方产业发展实际、了解人才政策的机会,促进其专业知识与实践应用的结合,也为金东区乡镇企业对接高校资源创造了条件。
厦门大学材料学院团委书记杨凯旭表示,活动实现了三重价值:对学生而言,有助于其认知产业现状、明确学习与职业方向;对企业而言,可借助高校科研力量破解技术难题、增强创新能力;对地方而言,能够推动招才引智工作,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目前,校地双方已在镁铝合金研发、光伏组件回收、智能生产线改造等企业重点需求领域初步对接合作意向。
“在金东区调研座谈与企业走访中,我深切体会到人才‘选-育-留’问题是产业升级的关键。作为厦大学子,我们不仅需要扎实学业基础,更要思考如何推动现有科研技术落地,真真切切地转化为家乡发展的动力。”厦门大学2023级本科生张启说。(完)
(记者 胡英杰 蔡嘉静 杨凯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