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厦大 >> 地方媒体 >> 正文
厦门日报:厦大科研项目随神十八再上太空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28日 来源:厦门日报

厦门大学前日发布消息,厦大一科研项目随25日发射的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探寻生命起源的分子密码。

厦大表示,由厦大化学化工学院赵玉芬院士团队牵头的“蛋白与核酸共起源及密码子起源的分子进化研究”科学载荷项目,随神十八乘组再次进驻空间站问天舱,将在神十八乘组的协助下开展在轨科学实验,探寻生命起源的分子密码。

这也是继神十六发射任务之后,这一科研项目二进太空。校方说,本次神十八的科学载荷任务是在神十六在轨实验基础上的延续、迭代及拓展。

“上天”的项目研究啥?

聚焦生命化学起源

赵玉芬院士研究团队上天的这个项目,主要聚焦生命的化学起源研究。课题组说,生命体系有一个中心法则,从DNA(脱氧核糖核酸)到RNA(核糖核酸),再由RNA翻译得到蛋白质的过程中,各种酶蛋白发挥了强大作用。那么,在生命诞生之前,没有酶的参与,蛋白的生成是受什么调控的?

1994年,赵玉芬院士提出基于磷这一重要生命元素调控下的蛋白与核酸共起源的化学模型,来研究密码子的化学起源。密码子是指信使RNA分子中每相邻的3个核苷酸编成一组,在蛋白质合成时代表某一种氨基酸的规律。

为何非要到天上做?

探讨重力对生命起源影响

生命起源是世界四大基础科学前沿问题之一,其核心问题就是研究地球生命来自何处,如何产生。

目前,生命起源存在“地源说”和“地外学说”两种理论体系。“地源说”认为生命来自地球原有的物质基础构建的生命合成模块,“地外学说”则认为是地外陨石把生命的种子带到地球,再孕育出新生命。

赵玉芬团队项目首次将核苷、氨基酸与磷相结合,探索密码子起源。课题组表示:“我们发现核苷跟氨基酸之间有一定相互选择和调控的作用,但是,我们只能解释地面上有这么一个规律,至于地外微重力环境是否存在类似规律,需要平台双向验证,所以要把实验送到天上去做,探讨重力对密码子起源的影响。”

课题组表示,空间站提供了很好的微重力环境,让我们研究生命的本质是否受到重力的影响。

(记者 佘峥 通讯员 欧阳桂莲)

【责任编辑:宣传部外宣】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