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7月24日)上午,第六届厦门大学“海丝学堂”人才培养计划举行启航仪式。从今天起到8月6日,近40名厦大师生将跟随“嘉庚”号科考船出海,参加远洋科考实训。
在本届“海丝学堂”中,来自厦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马来西亚国立大学等10所高校的师生将乘坐“嘉庚”号科考船,分批次参加3个航段的海上实践,开展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应用海洋物理参数测定等调查任务。据介绍,本届“海丝学堂”已于7月18日完成了位于台湾海峡的国家野外台站东山实验场的科学调查任务,今天启航的第二航段,将首次跨越赤道、抵达南半球,停靠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并举办科考船开放日活动;返程航段将从马来西亚出发,厦大师生及马来西亚当地涉海高校学生将乘船回到厦门。
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2022级本科生 吴骁勇: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海丝学堂”的出海项目,我主要负责的是浮游生物的采样,在船上我们会使用一种(浮游生物)多联网,这是一种由多个打捞网进行联合的设施,它可以从多个水层进行采样,让我们对该海层浮游生物的生物群落有一定了解 同时我们可以提取它们的DNA进行(种类组成)分析。
第六届厦门大学“海丝学堂”人才培养计划第二航段指导老师、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副教授 王智:(项目以)大二大三的学生为主,不同的学科方向也都有指导老师,带领学生经历从浅海到深海的采样过程,培养学生具备海上科考的基本能力。
2025 年是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也是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建交 75 周年。在本次“嘉庚”号访问印尼期间,厦大师生还将前往印度尼西亚茂物农业大学开展调研交流,茂物农业大学师生也将搭乘“嘉庚”号前往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开展交流活动。
厦门大学“海丝学堂”人才培养计划自 2018 年启动以来,依托 “嘉庚”号科考船,已顺利完成13个航段,吸引了来自4个国家、17所高校的400多位师生参与。多年来,“海丝学堂”面向东盟国家民众普及海洋知识、宣传海洋历史与文化、传播中国人民的友谊,已成为厦门大学跨洋越海、辐射“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