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厦大新生参观厦门大学内迁长汀办学历史档案展(东南网记者 刘玮 摄)
9月1日上午,“烽火弦歌 南方之强——厦门大学内迁长汀办学历史档案展”在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二楼专题展厅正式开幕。本次展览作为厦门大学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厦门大学主办,档案馆/文博管理中心、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厦门大学-中共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联合承办。
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同年,厦大改归国立,萨本栋临危受命出任校长。为保存教育命脉、赓续文化薪火,厦大举校内迁至闽西山城长汀,在烽火中坚持办学八载,一度成为最逼近战区的唯一国立大学,撑起了中国高等教育的东南半壁。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厦大师生展现出坚韧自强、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谱写了“南方之强”的壮丽篇章。

走廊展区的历史老照片吸引不少厦大学子驻足观看(东南网记者 刘玮 摄)
展览分为走廊展区与主展厅两部分。走廊展区以“山河不屈:抗战烽火中的中国”和“文化长征:抗战时期中国高校内迁”为题,概要呈现了中国人民十四年的抗战历程和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以及众多高校为存续文脉、赓续学统而进行的战略性内迁。主展厅第一单元“弦歌不辍:要有一所大学屹立在敌人面前”,再现了萨本栋校长肩负使命、率校西迁的壮举。在民族存亡关头,厦大毅然跨越山海,扎根长汀复课,彰显了教育报国的坚定信念。第二展室“逆境图强:挺起中国高等教育的东南半壁”,聚焦长汀八年办学的艰辛历程。在长汀人民倾力支持下,厦大在学科建设、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卓越成就,并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成为凝聚抗战力量的重要基地。第三展室“薪火永续:跨越山海的弦歌回响”,展现了厦大内迁对长汀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以及抗战胜利后众多学子奔赴台湾,为光复重建和经济腾飞作出重要贡献的历史图景。
厦大档案馆馆长兼文博管理中心主任王瑛慧告诉记者:“该展览由校方耗时半年筹备,从学校档案馆、图书馆和人类博物馆中精选出80件珍贵藏品首次公开展出。这些展品包括抗战时期师生创办的抗日刊物和救亡言论等,通过展现厦大不屈的意志和对抗战必胜的信念,旨在把档案展打造成鲜活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让学生一进校就感受到南方之强是如何炼成的,了解厦门大学的优良校风,并汲取为国贡献力量的决心。”据悉,该展览将持续至明年4月份。

厦大展出的长汀时期历史档案原件(东南网记者 刘玮 摄)
展览设计深度融合长汀与厦大历史元素,巧妙运用复原场景、音视频、互动留言册等多种展陈方式,营造沉浸式观展体验。除丰富的图文展板外,此次展览特别遴选80件珍贵展品,以契合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主题。值得一提的是,厦大档案馆珍藏的长汀时期历史档案原件、图书馆馆藏长汀时期刊物和毕业论文、人类博物馆藏革命文物均首次公开联袂展出;长汀时期厦大航空工程学会徽章、物理系教授谢玉铭使用过的生活用品、航空系学子谢希文使用过的学习用具、长汀厦大教授住宅老照片,赴台学子的注册证、通行证等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实物,均由校友及其后人慷慨捐赠,为展览增添了深厚的人文内涵。同时,展览图录《烽火弦歌 南方之强——厦门大学内迁长汀办学档案纪实》也将于9月正式出版发行。该书不仅对展览主题与文化内涵进行了深度阐释,还进一步拓展了展陈内容,以高清图像和严谨编排系统呈现长汀时期办学历史,兼具文化传播、学术研究和公众教育等多重价值,是一本可读、可鉴、可藏的重要文献。
前来观展的厦大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的大一新生廖堃坤正是来自长汀,观展后她颇为感慨:“作为一名长汀籍考来厦大的学生,我通过参观展览深切感受到了长汀与厦门大学的深厚联系。我被这些保留完好的文物和历史照片深深打动,对曾经在长汀一中求学时期,长辈们与厦大师生的交往有了更深的理解。由于厦门大学对长汀一中的长期影响,以及对文化底蕴和学术气息的向往,我毅然选择了报考厦大。”在参观展览时,廖堃坤对一座文庙的照片印象最为深刻,她笑着说:“文庙是我们当地的一个地标建筑,也是我们长汀人祈愿考试高中的地方,这张照片也让我回忆起了自己高考前在文庙祈愿的经历。当时我求的也是能考上厦大,最后真的得偿所愿了。”
长期以来,厦门大学始终将“嘉庚精神”与四种优良校风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致力于推动校园文化传承与创新。本次展览不仅是对厦大文脉的深情回溯,更是中国人民抗战史诗的微观映照和中国教育强国之路的生动见证。厦门大学档案馆/文博管理中心将以此次展览为契机,进一步发挥其铸魂育人功能,将其打造成为为爱国主义教育与思想政治引领的重要阵地,成为激励全体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秉承传统、开拓进取,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厦大力量的精神源泉。
(本网记者 刘玮 通讯员 戴佩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