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 人民政府领导向厦门市 人民政府、厦门大学赠 送昌吉州文化艺术品
5日,第六届新疆北庭学研讨会在厦门大学举办。以“‘一带一路’沿线世界文化遗产的传承、互动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博院、厦门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八十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展开研讨。
国家文物局考古司司长闫亚林,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朱岩石,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傅柒生,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副州长周小华,厦门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庄荣良,厦门大学校副校长杨斌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国家文物局考古司司长闫亚林在致辞中表示,北庭故城兴废的历史见证了汉唐元等中央王朝有效统辖和管理西域的历史,也见证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多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历史事实。继续深入做好北庭故城遗址的保护发掘和展示利用工作,让历史说话、让文物发声,讲好各民族融合发展的历史故事,对于增进民族团结,增加文化自信具有重大深远的现实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朱岩石表示,自1979年孙秉根与孟凡人先生对北庭西大寺进行首次抢救性发掘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便与“北庭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将一如既往继续致力于北庭古城和这一地区的田野考古工作和综合研究,愿与各位专家学者、海内外朋友一道共同为中华文明的继承与发扬贡献力量。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傅柒生表示,福建与新疆虽然地处遥远,但山海交响,丝路同源,北庭、泉州和鼓浪屿共同见证了不同时期中华文明同世界其他文明互通有无、交流借鉴的历史进程和文化成果。福建省文旅厅、文物局将责无旁贷,全力以赴,精诚团结,积极推动文化润疆和文化援疆工作。

厦门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庄荣良表示,厦门市和昌吉州虽山海远隔,却因对口支援合作而情牵万里,更因缔结“友好世遗”而加深情缘。未来,厦门市委市政府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继续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持续深化厦昌两地文化领域交流合作,竭尽所能为两地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贡献厦门力量。
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副州长周小华表示,举办第六届北庭学研讨会就是要依托“北庭学”这一学术研究平台,用现代眼光和全新视角全方位梳理研究北庭故城和古代北庭地区的历史文化,让历史发声,让文物说话,全面阐释北庭无与伦比的历史和现实价值,充分发挥“北庭学”在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中的积极作用,推动北庭学研究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厦门大学副校长杨斌对与会者表示热烈欢迎,他介绍,厦大考古学科长期关注我国东南海疆,在东南史前考古与民族史、海洋考古与海交史迹研究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学术成就。希望通过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考古学科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从陆丝和海丝等角度共同探讨中华文明同世界其他文明互通有无、交流互鉴的历史进程。
开幕式后,魏坚、刘建国、赵莉三位专家学者分别作主旨发言。研讨会为期2天,除主旨报告外,与会专家学者还将围绕北庭故城发掘与历史研究阐释、历史与考古视野下的中国西北边疆与东南海疆、世界文化遗产视域下的北庭故城及其核心价值等20多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学术交流和研讨。
据悉,北庭学因世界文化遗产—北庭故城遗址而得名,是基于北庭历史文化和古丝绸之路文化融合的产物。2016年北庭学研究院成立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届“北庭学研讨会”,成为推动北庭学术研究深入开展的重要学术平台。今年正值北庭故城—鼓浪屿缔结“友好世遗”三周年之际,第六届北庭学研讨会在厦门举办,旨在推动陆丝与海丝的跨时空对话,推动北庭学研究进入新阶段。
(记者 杨珊珊 /文 施辰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