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下午,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著名法学家陈安老师作客法学社学术沙龙,陪同陈安老师的还有蔡从燕教授、王海浪老师和肖彬老师。本次沙龙以大三、大四同学为主,还包括漳州校区的几名大一、大二的同学、8名国际经济法博士生,A302教室座无虚席。
学术沙龙在全体同学们对陈安老师的热烈欢迎中开始。首先是播放两段视频,第一段是《八闽学人之陈安篇》,第二段是2009年“中国国际经济法的研究方法暨陈安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上陈安老师的感言。通过大约四十分钟的观看,同学们大致对陈安老师的生平、学术思想有初步了解,陈安老师在“感言”中说道敢于创新、努力创新,并雄心勃勃地提出要打造属于厦大法学院的国际品牌,那就是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精尖的国际经济法学博士。
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里,陈安老师就四个对大多数同学们具有普遍价值的问题作出精彩而深刻的回应:如何看待厦大国际经济法一枝独秀;对比国外法学院学生,国内的差距;克服学习外语的障碍;对新一代法律人的期望与批评。他告诫同学,首先要知道为什么学英语,不是为了分数,而是如果对英语不熟悉,在今天信息交流的学术舞台上你的研究就比别人慢了一拍。在回应过程中,陈安老师不时穿插着流利标准的英语与同学们互动,不仅现场气氛活跃,也从侧面反映了陈安老师当初刻苦学习外语的成就。
整场学术沙龙,陈安老师精神充沛,言语流畅,思维敏捷,毫无半点年逾八旬的痕迹。陈安老师立足中国实际,对外国学说、理念、制度不盲从,不唯书、不唯上,但唯实,他也并非一味排斥,结合中国现实为我所用的学术态度,展示了一代法学大师开放的学术胸怀,而且陈安老师表示在国际经济的实务领域对中华民族、中华人民共和国利益要坚定维护,“触不直而去之”,同学们感受到了伟大的法律人对民族和国家的忠诚与使命。
与会同学纷纷表示,今天的学术沙龙的意义已经超越了“学术”,它是全面而宏大的,但又是精致而细腻的,而这其实才是学术真正的意义。
(法学院 孙少石)
厦门大学党委宣传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