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探索发现 >> 科研进展 >> 正文
张增凯团队在评估上市公司碳风险及风险溢价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5日 来源:环境与生态学院

近日,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全国重点实验室、环境与生态学院、生态文明研究院张增凯教授团队,在上市企业碳损害风险及溢价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究团队首次系统评估了2015-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价值链的碳损害风险,并揭示了我国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中对碳损害风险要求补偿性溢价。相关研究成果以“Investors demand carbon damage risk compensation in China”为题,发表在iScience期刊上。

随着全球气候风险加剧和政策约束趋严,企业碳排放的经济成本正受到资本市场和投资者的高度关注。碳排放已不再仅是环境外部性问题,而是通过政策工具逐步被内部化,演变为企业的实质财务风险,即碳损害风险。高排放企业往往面临更高的预期回报要求,从而形成所谓的“碳风险溢价”。然而,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欧美市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排放国,其资本市场对碳损害风险的反应仍缺乏系统证据。尤其是由于中国上市公司碳排放信息披露不足,其价值链排放风险长期被低估,亟需深入研究投资者对碳损害风险的认知与定价机制。

本研究基于2015-2022年中国上市公司的碳足迹数据,结合社会碳成本测算显示,企业碳损害主要源于价值链,一级供应商贡献最突出,不同行业间差异明显。进一步回归分析表明,范围1、范围2及范围3的绝对碳损害风险均与股票回报显著正相关,表明资本市场已形成“碳风险溢价”;而相对风险仅在部分环节有效,说明投资者更关注绝对排放规模带来的政策与财务不确定性。这一证据不仅揭示了中国资本市场的碳风险定价机制,也凸显了价值链排放在企业气候风险管理与政策制定中的重要性。

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硕士生路子祺、章钰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张增凯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该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2474188,72394404)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YFC3105405)的联合资助。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isci.2025.113534

(环境与生态学院)

【责任编辑:曾文萃】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