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马克思、数字时代与中国式现代化”青年学者研讨会在厦门大学举办,来自中国社科院、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与南京财经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马克思主义在数字时代的新发展”与“数字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进行深入研讨。本次学术研讨会由厦门大学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主办,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福建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中心承办,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编辑部协办。
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张有奎教授主持开幕式并代厦门大学党委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徐进功教授致开幕词。他指出,数字化时代的来临不仅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提出了新任务,也提供了进一步证明马克思主义指导力和解释力的契机。加快构建“数字中国”,将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理论界要加强研究探讨,为我国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数字经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期待研讨会可以带来更多启发性思维,在建构数字经济理论体系过程中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献言献策。
主题发言环节,上半场围绕“马克思在数字时代的新发展”主题,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乔晓楠教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姚建华教授、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皓琰副教授、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研究员陆茸等分别发言;下半场围绕“数字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主题,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韩文龙教授、南开大学经济学院赵敏副教授、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特邀副研究员刘典、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夏玉凡等分别发言。
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皓琰副教授在闭幕式总结中提到,本次研讨会中,各位专家学者结合自身理论和学术优势,聚焦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聚焦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系统化、学理化阐释,提出了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
(文/刘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