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新闻 >> 院部新闻 >> 正文
海洋学子热议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同学们的回信
发布时间:2023年05月06日 来源:海洋与地球学院

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提出殷切期望,并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向全国广大青年致以节日的祝贺。为深入学习回信精神,5月4日下午,海洋与地球学院在希平楼C2-207会议室组织专题学习座谈会,并邀请曾任福建省宁德市大黄鱼科技小院院长的2019级海洋生物技术专业博士生王家迎做主题分享。学院团委书记陈启妍、团委副书记张露月、辅导员张莉莉和王冠菲,来自生化遗传研究生党支部、底栖生物研究生党支部、本科生党支部的党员代表、以及青年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代表参加座谈。座谈会由团委副书记张露月主持。

会上,团委副书记张露月首先为大家领读了回信原文。学院团委书记陈启妍指出,在五四青年节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饱含着对广大青年的深切关爱和殷殷嘱托,希望同学们通过本次对回信精神的学习,将所学专业知识投入到我国的生产建设中去,为促进我国的发展作出当代青年的贡献。

宁德大黄鱼科技小院坐落于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三都镇秋竹村,由福建省科协、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等共建单位依托宁德市富发水产有限公司而创建,于2020年入选“福建省科协科技小院”“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大黄鱼曾是我国四大主捕对象之首,也是现如今我国养殖产量最高的海水鱼类,然而目前大黄鱼养殖产业面临着病害等多种问题。2021年以来,厦门大学海洋学子纷纷加入福建宁德大黄鱼科技小院,并承担了大量的大黄鱼遗传育种工作,开展了关于抗刺激隐核虫、抗内脏白点等新品系培育等16个实验课题,建立1个大黄鱼刺激隐核虫病和内脏白点病病害防控示范区,参与大黄鱼增殖放流和宁德市富发水产有限公司关于大黄鱼种质创新实验建设等一系列实验工作,协助外来试验人员开展试验研究179人次。目前,小院发表了SCI论文3篇,申请专利6项,完成编写科技活动日志100篇以上,印发大黄鱼科普材料并设置2个关于病害防控相关知识科普宣传栏,吸引媒体关注并发布6篇报道,有效助推大黄鱼产业创新发展。

王家迎向与会师生介绍了学院师生围绕大黄鱼产业及宁德大黄鱼科技小院开展的工作,并结合深入水产一线的实践经历分享对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的理解和感悟。他感叹“很幸运能将所学所用服务于养殖前线”,表示作为一名育种工作者,应该具备热爱乡土的家国情怀和“自找苦吃”的艰苦奋斗精神,要志存高远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在书本和基层一线中不断提高个人专业本领,深入基层,了解产业和民生需求,充分发挥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科研精神,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服务乡村振兴,服务农业强国建设,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随后,同学们纷纷结合自身经历,围绕回信精神展开热烈讨论,分享学习体会和心得感悟。

底栖生物研究生党支部2020级博士生张健鹏表示,作为一名博三学生,长期深入养殖一线,他始终和渔民们站在一起,将自己的所学所感融入平时的实验中,也向渔民们学习他们身上克服万难,奋斗拼搏的精神,深感自己身负使命,重任在肩。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听党话、跟党走,将个人理想与时代主题、复兴伟业相结合,努力成为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为“三农”发展和乡村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生化遗传研究生党支部2020级博士生邓雅程表示,从习近平总书记的信中感悟最深的是要“实事求是”。海洋科学的研究就是要下沉一线,深入基层,以实事求是的方法和态度将科学问题和产业问题相结合。课题组做的大黄鱼育种相关工作正是契合了这一主题,希望能将所学应用于大黄鱼产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绵薄之力。

生化遗传研究生党支部2022级硕士生刘威结合切身经历谈到,端牢中国人自己的饭碗,要在有限的土地上种出更多的粮食,有限的江河湖海上产出更多的水产品,种业创新无疑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作为一名海洋学子,要深入养殖一线,了解产业需求,把产业需求作为实验导向,做到既要抬头望天,也要脚踏实地,切实打好种业翻身仗。

2019级海洋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赖庭羿表示,科技是强国之匙,作为海洋学子,我们应该紧密结合国家海洋发展战略,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保持对最新科技的敏锐度,以便将来在职业生涯中充分挖掘个人潜力,服务于国家海洋事业的繁荣昌盛,以个人的实际行动为祖国的蓝色梦想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张露月在总结中勉励大家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为指引,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接续奋斗,扎根基层一线,用实际行动展现青春担当,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助力“蓝色粮仓”建设,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贡献青春力量。

(海洋与地球学院)

【责任编辑:谢晨馨】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