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新闻 >> 院部新闻 >> 正文
电影学院师生赴洛阳、西安开展修复片展映暨调研
发布时间:2023年05月17日 来源:电影学院

近日,电影学院师生、“惜影力”电影修复团队一行赴洛阳职业技术学院举办豫剧戏曲片《穆桂英挂帅》修复版全国首映式、参加马金凤戏曲艺术座谈研讨会,并赴中国电影资料馆西安电影资料库、西影集团调研。

豫剧戏曲片《穆桂英挂帅》是1958年由江南电影制片厂出品、上海制片公司监制的黑白单声道戏曲片,豫剧五大名旦之一的马金凤在片中饰演穆桂英。影片修复由厦门大学-爱奇艺电影修复联合实验室共同进行,于2022年8月修复完成,共计修复影片115862帧。具体修复过程采用科学、系统的方法步骤——先对醋酸片基胶片拷贝进行清洁与物理整饬,后使用Cintel胶片扫描仪上机扫描,生成数字文件;在此基础上,采用ZoomAl视频修复技术进行全自动划痕修复,并对原始单声道音频进行增强达到5.1环绕立体声效果;最后使用PFClean与MTI修复软件展开人工数字修复。此次展映是《穆桂英挂帅》修复版首次登台亮相,既是对大师的致敬,又是对新人的勉励,获得了良好的反响。

首映式上,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主席李树建,洛阳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赵健在致辞中对修复团队表示了由衷的感谢,他们一致认为文化是真正穿越时空的力量,《穆桂英挂帅》修复及展映对传承、弘扬河南豫剧乃至中国戏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在影片放映过程中,观众们全神贯注地欣赏影片,直观领略豫剧大师马金凤的唱功与神态,生动感受她的风采与魅力。诸位曾与马金凤共事的老艺术家们几度泪流满面。映后,修复团队向现场观众介绍影片的修复过程,讲述修复背后的故事——金洋认为,影片与观众见面,恰恰为修复工作画上了完满的句号,也是修复的真正意义所在;孙亚男说道,眨眼间的画面往往需要一两天的工作量,观众的喜爱和跟唱让自己备受感动;唐李希说,修复工作针对的是静止的单帧,只有在展映时才能看到完整的有声影片,真切感受到豫剧的魅力。观众十分认可修复版影片的呈现效果,纷纷为修复团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鼓掌叫好。

电影学院师生一行还参观了马金凤戏曲艺术博物馆,参加了马金凤戏曲艺术座谈研讨。与会专家和代表围绕马派艺术的传承和发扬进行交流发言——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晴对马金凤大师的艺术造诣赞叹不已,他表示,戏曲片的修复工作结合戏曲与影视,既彰显“艺术+技术”学科特色,又是学院践行社会服务职能的生动体现;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厦门大学电影学院讲座教授傅谨认为科技与文化的结合使马金凤的艺术穿越时空,具有大气磅礴、雍容华贵的永恒魅力,今后还应用成体系的学术话语展现豫剧的魅力,增强其知名度与影响力;厦门大学音像文献中心主任、电影学院戏剧影视系副主任张艾弓提出要将修复版影片拷贝捐赠给马金凤戏曲艺术博物馆,认为戏曲经典电影的修复大有可为,各方应该继续合作推动修复事业蓬勃开展;电影学院教授赵春宁认为修复版影片增加了念白的字幕,方便观众看懂故事,而修复版影片不仅为戏曲表演的学生提供学习范本,也为戏曲研究提供重要样本材料。

离开洛阳后,“惜影力”团队又马不停蹄地奔赴西安,走访中国电影资料馆西安电影资料库以及西影集团。

在西安电影资料库,工作人员带领团队一同参观了库内的胶片底剪室、配光室、印片室、洗片室、缓冲间等一系列电影胶片洗印工艺制作间,同时参观了胶片保存库,在库中大家见到了《少林寺》《英雄儿女》等影片胶片。工作人员介绍道:“电影胶片的保存需要恒温恒湿的环境,目前国内能够达到标准的胶片保存机构屈指可数,对于老电影的保存修复之路任重道远。”

在西安电影制片厂,西影传媒影像修复中心主任雷刚带领团队参观了西影厂保留下来的20世纪西影厂的电影制作生产车间,为团队介绍了过去胶片时代电影的制作流程。而后带领团队参观胶片修复展馆以及电影文物陈列馆,讲解员介绍了胶片放映机、留声机、幻灯机、拍摄道具等珍稀电影文物。

电影学院师生与西影传媒总经理文万亮等西影集团代表于西影大厦会议室进行调研交流。文万亮介绍了西影集团自2016年以来的人才引进与体制改革之路,最终形成以影视为核心、传媒文旅两翼发展的“一体两翼”战略格局。张晴向西影集团讲述了厦门大学电影学院的成长历程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希望能与集团进行更深一步的合作。张艾弓提出,厦门大学音像文献中心的电影修复事业与西影厂一脉相承,在西影集团的帮助下建立起胶片修复团队,并深入合作开展了厦门保存影展等活动,致力于文化的传承与推广。双方一致认为要共同推动历史影像的修复推广与技术研发、项目合作联动空间的建立,同时还希望在西影集团建立就业实习基地,为西影厂源源不断地输送影视艺术与技术人才。

(文/吴明昊、李婧 图/吴明昊、李婧、陈文晴、金洋)

【责任编辑:曾文萃】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