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16日,厦门大学电影学院“惜影力”影像修复实践队赴北京开展调研实践,成员由电影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公共事务学院学生等组成。
“中国电影从高原向高峰攀登”
中国电影资料馆成立于1958年,是我国电影国际交流的重要平台。在资料馆,实践队员跟随讲解员的脚步,了解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电影的发展史、电影管理机构与影业基础建设的总体规模以及在电影行业前辈们的优秀作品。随后,实践队来到“四史”教育电影课互动厅,亲身感受《永不消逝的电波》《烈火中永生》等经典影片拍摄的历史背景、影史价值和艺术风格。

调研交流会上,中国电影资料馆事业发展部主任、著名导演黎涛表示,修复胶片最重要的流程是推广工作。修复工作是面向胶片的工作,是一项面向物品的工作,但在推广传播的过程中才更能让年轻人提高文化素质,更好地传承文化自信。希望电影修复行业能够加强海外传播。厦门大学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晴表示,中国电影资料馆是我国国家级电影档案馆和电影理论研究教育机构,未来希望有更多的机会与其进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合作等交流,共同培养投身传承文化血脉的人才队伍。

实践队一行还前往位于朝阳区的中国电影资料馆北京库,参访了库区2座专业拷贝库房,以及胶片处理技术车间、影片鉴定室、百子湾艺术影院等,实地体验电影拷贝接收、整理、鉴定、保存、维护、安全管理等工作。
“中国电影要冲到世界前列”
在博纳影业集团,实践队师生与集团行政总裁蒋德富等于美林大厦会议室进行交流。蒋德富介绍了博纳影业集团“三大片,三小片,三剧集”的总体规划,希望能为电影市场和电视剧市场持续提供优秀作品,推动中国电影冲向世界前列。张晴向博纳影业集团介绍了厦门大学电影学院的成长历程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希望能与集团在就业实习、电影制作等方面进行更深一步的合作。
双方一致认为影视艺术与技术人才不仅需要理论扎实,更需要实践,要共同推动项目合作联动空间的建立,为影视行业源源不断地输送影视艺术与技术人才。
电影修复让经典“永生”
实践队一行走进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回望百年大党砥砺奋进的峥嵘岁月,增进对光辉党史的认识和掌握,从党的奋斗历程中汲取奋进力量。
馆内展示的丰富多样的历史文物和珍贵胶片影像,定格了重大事件与历史瞬间,记录着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的人生经历,蕴含着可贵的奋斗精神和珍贵的历史价值。在参观过程中,实践队员仔细观看各展示区,与馆内工作人员进行了交流。大家表示,电影胶片的长期保管和利用已经过100多年的时间考验,证实安全可靠,具有不可替代性,将继续努力,以保护和修复珍贵的胶片影像,为传承历史文化做出贡献。
回顾红星闪耀成就辉煌的历史
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伴随着人民军队的强军之路和中国电影事业的成长发展,历经风雨走过了六十多年的光辉历程。实践队一行来到八一厂调研。团队首先参观了八一电影制片厂厂史馆,一起重温了八一厂六十多年红星闪耀成就辉煌的历程。

随后,实践队来到了八一厂胶片资料修复区,调研学习实践八一厂胶片资料修复流程。经介绍,八一厂胶片修复工作自2018年起步,取得了显著的发展,目前已经是国内一流的胶片修复基地,已建成完善的胶片资料修复流程。八一厂胶片修复团队还专门组织了答疑会,对“惜影力”团队在调研学习过程中的疑问一一解答。会上,除了相关的技术问题,八一厂胶片修复团队还与“惜影力”团交流了胶片修复的社会价值和公益性、胶片修复的发展前景和现状以及胶片修复后的推广等问题。
本次调研实践活动是电影学院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打造电影艺术实践育人新范式的具体行动。“惜影力”电影修复团队发挥专业特色,以“追寻领袖足迹,感悟思想伟力”“文化传承发展”等为主题,学思践悟、笃行实践,对未来电影行业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文/欧宜婷 卢荣游 伊帕热·阿不里克木 图/张晴 欧宜婷 卢荣游 伊帕热·阿不里克木 赵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