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至25日,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2023年“全国优秀大学生海洋科学夏令营”成功举办,来自全国43所高校的163名优秀大学生顺利完成各项任务并结业。夏令营期间,学院精心策划了欢迎仪式、科研讲座、朋辈交流、校园参观、师生见面、技能考核等活动,循序渐进,层层深入,让同学们走近厦大海洋的辉煌历史、了解厦大海洋的科研实力,切身感受海洋学科的文化氛围,在营员心中种下厦大海洋人的蓝色种子。

7月23日上午,夏令营开营仪式在希平楼C2-403报告厅举行,学院相关领导老师参加仪式。
开营仪式上,院长史大林立足学科历史,从高素质师资队伍、高水平科研成果、一体化的观测体系、开放的合作交流、国际化的人才培养体系、一流学科建设等方面详尽地为营员们介绍了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的科研实力和一流的人才培养模式。最后,他对营员们到来再次表示热烈欢迎,对大家投身海洋科学研究寄托深切希望。
2022级硕士生王宇航作为往届营员代表发言,分享了他在学期间的学习生活体验。他向在场同学们发出了共建“蓝色星球”的邀约:“如果你也有着一份衔石填海,行远致知的决心,那么欢迎来到这里,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都会给予你充足的平台和多样化的选择。”
随后,学院举办了两场专题学术讲座和一场安全讲座。张宇教授和游伟伟教授分别作题为"海洋仿生机器人及智能检测"和"种质创新的'鲍鱼法则'"的精彩讲座,分享了海洋科学前沿的热点话题,展现了尖端科研的魅力,令听众如痴如醉。徐惠聪老师作安全教育讲座,强调安全工作是重中之重,希望营员们要遵守好夏令营各项要求。
当天下午,师生交流会在周隆泉楼开展。教师代表们详细介绍了本专业概况、代表性成果和未来规划,指导营员们进行学业和科研规划,帮助他们了解和找到最合适的课题组。与此同时,学长学姐交流会在希平楼C2-403报告厅热烈进行,营员们就科研、生活、心态调整等话题进行深入交流。傍晚,营员们乘车前往思明校区进行参观,在体会翔安校区独特的理工科氛围之余,也能感受思明校区浓厚的人文情怀。
7月24日,营员们走进办公室、会议室,与导师们深入交流,展现自身的特长和优势,探讨个人研究兴趣和发展规划,导师们则对营员进行了细致、全面的考察,对不同的营员给出专业的指导和建议。导师和营员彼此思想碰撞,蓝色的种子在两代海洋人之间传递、萌发。
夏令营最后一天上午,营员们参加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考核。下午,学院召开夏令营结营仪式,副院长徐鹏在总结致辞中表示,无论营员们最后是否从事海洋科学相关方向,希望本次夏令营能在营员心中种下一粒蓝色种子,鼓励营员们在将来的学习生活中继续探索海洋科学,为实现海洋强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海洋与地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