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新闻 >> 院部新闻 >> 正文
​纪念厦门大学和溪南亚热带雨林生物学野外实习基地建立70周年研讨会举行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05日 来源:生命科学学院

近日,纪念厦门大学和溪南亚热带雨林生物学野外实习基地建立70周年研讨会在南靖县和溪镇人民政府举行。本次会议聚焦“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培育全面发展人才——厦门大学生物学野外实习的传承与创新”主题,旨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回顾虎伯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历史、建设成果;梳理厦门大学生物学野外实习课程的教学特色、育人成效,推动课程教学理念、育人精神的传承与发扬。

南靖县副县长简伟翔,福建虎伯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林龙海,厦门大学美育与通识教育中心副主任兼教务处副处长黄艳萍、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马进龙等专家、师生代表;虎伯寮管理局、南靖团县委、和溪镇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研讨会。

马进龙在致辞中指出,《生物学野外实习》课程是一门始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动师生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的课程;乐土雨林是厦门大学生物学野外实习的重要基地,是我校深化“五育并举”实践育人模式改革的重要载体。要认真总结生物学野外实习基地和课程建设经验,传承发扬70年来野外实习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育人精神,不断提升实践育人新成效,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简伟翔对南靖与厦门大学的校地情缘表达了肯定,也提出了期待。他指出,厦门大学在和溪建立的生物学野外实习基地已有70年历史。70年来,厦大相关专业的师生持续在乐土雨林开展教学与科研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为虎伯寮保护区资源保护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次研讨会的开展,将进一步巩固这份校地情缘,深化双方的合作交流,为保护区科研监测、资源保护等工作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共同推动保护区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李勤喜教授作《发扬先辈治学精神传承中华生态文化》主题报告,从乐土雨林的发现者——厦门大学生物系何景教授谈起,对先辈家国情怀的传承、野外实习课程的改革发展进行了论述,并就该课程与基地发展史蕴含的生态文明思想展开讨论。

林龙海作《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美丽虎伯寮保护区建设》主题报告,对虎伯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概况及其历史沿革进行了讲述,并就如何在具体工作中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虎伯寮保护区陆生动植物保护工作、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等进行了探讨。

本次研讨会邀请了教育部生物学课程野外实习虚拟教研室成员、兄弟高校的多名专家学者线上参会指导。教育部生物学课程野外实习虚拟教研室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复旦大学乔守怡教授强调了雨林的珍贵,并对各方为保护雨林付出的努力表示了认可,同时对宏观生物学的人才梯队培养与治学精神传承提出了希冀。

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李振基教授深切缅怀恩师何景教授,也从专业视角对和溪南亚热带雨林的发现与保护、在雨林中开展的科研情况进行了阐述和分享。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侯学良副教授作为《生物学野外实习》课程的带队老师,对该课程的设计与具体实施进行了介绍,神奇回顾与师生一起探索自然、以自然为师的历程。

会议还特别邀请了曾经参与野外实习和基地建设的亲历者——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原副院长,同时也是何景教授女婿的庄总来老师,以及正在参加本年度《生物学野外实习》的2021级本科生张欣悦,结合野外实习的亲身经历,作为师生代表参与研讨发言,为还原厦门大学和溪南亚热带雨林生物学野外实习基地建设历程、《生物学野外实习》课程的真实体验与收获提供了生动视角。

最后,厦门大学教务处副处长陈雪芬为本次研讨会作总结发言。她指出,生命科学学院将教育教学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不断探索以实践为核心的生命科学一流人才培养体系,是厦门大学实践育人的亮点之一。本次研讨会对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推动育人精神的传承与发扬、培育全面发展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曾文萃】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