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由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西南交通大学联合主办,交通运输部直属机关团委、教育部高等学校交通运输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土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支持的“中铁大桥院杯”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茅以升公益桥—小桥工程”创新设计大赛决赛在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落下帷幕。厦门大学1支团队以设计作品“榄枝桥”获得大赛二等奖。
该参赛队伍由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2020级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梁锐鸿、贾坳錡、范思盈、蓝红星,2021级土木水利专业硕士研究生徐鹏海组成,由土木工程系高婧教授、许志旭工程师指导。历时一个多月,团结协作、辛勤付出,成功闯进决赛,并在决赛65个高校队伍的激烈角逐中获得全国二等奖。

代表队所设计的“榄枝桥”方案,选址位于福建省闽清县北溪村水井堡,当地以橄榄种植为主要经济来源,桥址位置是连接当地居民居住地村庄与农田的唯一通道。队员们深入实地踏勘调研发现,该处仅有一条宽不足0.8米的过道供村民日常通行,在与当地村委会主任和村民的访谈中得知每年四五月份汛期时现有道路会被淹没,影响橄榄的种植,降低村民的经济收益,当地村民建桥意愿非常强烈。根据调研所得资料与当地村委会主任提出的“经济实用”的建桥要求,队员们集思广益,通过方案比选,并考虑建筑材料取材便利等因素,最终采用简支单跨钢筋混凝土梁桥的方案。

为了体现桥梁与当地特色结合的特点,桥梁取名为“榄枝桥”,以北溪村的主要作物橄榄为设计理念,从适用、经济、美观、安全、创新等方面进行设计。桥型平面以现实中橄榄叶的形状为原型,不断抽象和简化,得到从平面上看,在桥头处略细,桥跨中部较宽,两侧曲线过渡自然的“橄榄叶形”。榄枝桥方案选用空心板的结构形式,受力明确,避免了小半径曲线梁桥内外侧受力不均,扭矩过大造成外梁超载、内梁卸载等问题。同时利用S型线型的空间设置休息平台,实现人车分流、保障结构安全性的同时,解决了农户居住地离农田较远所造成的不便,为村民提供了休息空间,可供遮阳避雨、暂时放置橄榄果等。并且可以发展为橄榄果园的观景平台,以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这一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的新颖设计在比赛中也收获了一众评委与参赛选手的关注与肯定。
在比赛准备过程中,队员们通过现场深入调研桥址,对桥梁方案进行比选分析,利用建模软件计算分析,并采用3D打印技术建造桥梁模型及沙盘,最终结合所学知识提出了一座公益小桥全套设计、施工方案。“榄枝桥”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与设计的科学合理,因地制宜并融入当地文化特色,将公益性、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经济性完美结合,蕴含橄榄枝胜利和希望的寓意,旨在建设美丽乡村,带动地区繁荣发展。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范思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