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2023年晋江市首届全国大学生乡村设计竞赛落下帷幕。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此次活动由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福建省自然资源厅、福建省住建厅、福建省乡村振兴促进会、福建省城市规划学会指导,由中共晋江市委员会、晋江市人民政府主办,晋江市农业农村局、泉州职业技术大学承办,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晋江市自然资源局、晋江市住建局、晋江市乡村振兴局、晋江市城市规划研究院合力协办。
此次我校获得一等奖的作品名称为《渗透·新生·共舞》,团队成员包括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2021级研究生邬纱纱、佘紫薇、林培忠、林飞鸿、陈沈坚,指导老师为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王绍森教授、嘉庚学院姚佳纯副教授和孟晓鹏副教授。竞赛方案针对洪塘村路网结构不清晰、家庭作坊多、公共空间少、农田景观好的特点,用“渗透·新生·共舞”三个关键词分别作为规划、建筑、景观的设计概念。提出将村庄划分成农业田园带、生态景观带和宜居住宅区的“两带一区”格局,进而推动实现“生态争先”的洪塘振兴路径,并以“新宅旧韵”的洪塘新居和“多点互联”的10处公共空间和景观节点共同为洪塘村整体风貌和人居环境优化添砖加瓦。针对公共空间少的问题,选址于具有一定审美价值和象征意义的破旧番仔楼,适当修整后置入新生体量,并通过在平面、立面以及五感上的考量,让新旧建筑关系既对比强烈又融为一体。通过住宅区内景观节点串联起的人文线和新建草地漫步道构成的景观线,结合村内原有河流,三条曲线共同交织舞动,既补充了公共空间,又发挥了洪塘村农田景观的优势,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景观场景。

二等奖作品《“恋”接》团队成员包括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2023级研究生谢慧敏、吴洪宇、张安瑞、陈睿喆、于嘉琪,指导老师为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王量量副教授、韩洁副教授和嘉庚学院叶茂乐副教授。竞赛方案从实际问题出发,综合考虑了檀林村和粘厝埔现存的有关空间割裂、业态缺失、人文离散等现存困境,提出针对性解决策略。总体规划采用“一轴三核心,两带六片区”,由散到整,从“失联”到“链接”,实现空间联系、业态输送以及人文凝聚,促进檀林村、粘厝铺两个自然村落的融合发展,并依托晋江现存的唯一渡槽,作为乡村振兴转型的关键,不仅使其成为两村之间的景观步道,同时将它原有的“输送”功能重新激活。但与过去不同的是,如今它所输送的是不再是灌溉的水源,而是活跃的业态与人群,实现在空间地理上的链接,以及侨乡、满汉情感上的“恋”接。

在颁奖仪式上,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建筑系研究生佘紫薇作为获奖学生代表发表感言并向嘉宾介绍了获奖方案。她表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我们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各项技能,通过所学专业知识,积极主动的投身于乡村振兴的浪潮中,为乡村振兴注入‘青年力量’,不断开创乡村振兴的发展新局面,希望我们仍继续发扬不惧挑战,坚持不懈,团队协作的精神,锻炼专业技能,提高专业素养,期待更多同学加入到学科竞赛中来。”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邬纱纱、谢慧敏、王量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