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系统谋划数据科学与城市治理研究的未来战略方向,进一步推动相关学科高质量建设与跨学科融合创新,11月14日至16日,由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公共政策研究院主办,《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和广州城市管理研究联盟协办的“数据科学与城市治理”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大学思明校区召开。

此次会议汇聚了来自20余所兄弟高校的专家学者。与会学者围绕数字政府的实现路径、人工智能重塑城市治理、低空经济发展的公共管理挑战等重大理论与实践议题展开深度讨论,从理论建构、政策分析到实践创新进行了全方位、多维度的学术对话。
主旨报告会分上下半场。上半场环节,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的知名学者围绕“人工智能与城市治理”“智慧城市政策”及“AI赋能公共政策”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陆军教授指出,超大城市治理的复杂性已远超传统手段应对能力,而人工智能赋能后的新手段不仅可以优化技术流程,更有可能重构治理结构并催生具有中国特色的治理新范式;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秦波教授基于拼装理论分析智慧城市政策流动,强调政策实践具有高度非线性与地方能动性,呼吁超越“先进—落后”二元思维,关注政策背后复杂的制度与社会逻辑;大连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Public Management Review》副主编母睿教授系统梳理了AI在公共政策各阶段的赋能作用,包括提升公众参与、精准识别对象与动态监控等功能,主张加强数据治理、伦理规范与公务员AI素养建设,确保技术真正服务于公共价值。
下半场主旨报告会上,专家学者们围绕数据科学赋能城市治理及数字政府创新实践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叶林教授作题为“低空经济发展中的公共管理问题”的演讲,他指出,低空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需要构建兼顾安全、效率与公平的新型治理框架以应对这一立体化、多层次的治理新议题;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汪涛教授作题为“数字政府的实现路径—重庆经验”的演讲,他表示,重庆通过构建“1361”数字治理体系,以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和三级治理中心实现数据贯通与部门协同;厦门大学信息学院温程璐教授作题为“城市空间动态目标三维感知”的演讲,她指出,多模态融合的目标感知技术支撑鲁棒环境感知,展示了城市全域感知与交通大模型应用系统,助推从基础算法研究到智慧城市治理应用的技术闭环。
本次研讨会还同步召开平行论坛,围绕“数据科学与城市治理”主题进行报告。
本次研讨会搭建了跨学科、高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以前沿议题为纽带凝聚研究共识,为数字中国建设背景下的城市治理现代化探索提供了新思路。
(公共事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