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25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组织党员骨干教师赴福建省三明市开展“闽山闽水物华新——追寻总书记的三明足迹”党性教育活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期间推进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和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论述与生动实践。学院党委委员、教师党支部书记和委员等22人参加学习,院党委书记石红梅、常务副院长张有奎带队前往。
乡村振兴谱新篇:走出富民特色路子
“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沙县考察时指出,沙县人走南闯北,把沙县小吃打造成了富民特色产业。23日下午,同志们前往 “沙县小吃第一村”——夏茂镇俞邦村开展调研。走进俞邦村,浓浓的烟火气扑面而来。炎热夏日,村中千年古樟树下却凉风习习,村民自制的青草冻沁人心脾;“寻根追问”小吃街里,遍布着美味可口的扁肉、拌面、蒸饺、炖汤……
俞邦村是革命老区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在美丽乡村的建设过程中,注重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之路,打造生态俞邦、美丽俞邦、文化俞邦。如今,沙县小吃这碗“国民美食”自山区出发,从小作坊到大工厂、从连锁经营到走出国门,已发展为富农大产业。大家重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之路,学习百味沙县文化底蕴,回顾小吃产业致富之路。

随后,同志们来到沙县小吃科技馆和沙县小吃民俗馆。展馆运用VR全景漫游展示系统等多种高科技手段,展现沙县小吃制作过程,呈现沙县小吃1600多年的传承,让大家真正了解沙县小吃的创新与发展,感悟沙县小吃的独特魅力。
24日上午,三明市委党校党史与党建教研室主任、副教授陈锦琪为大家作题为“牢记重要嘱托,谱写‘一区六域三明新篇章’”的专题讲座。他提到,在革命时期,三明为中国革命作出重大贡献、付出巨大牺牲;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三明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如今,三明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嘱托,建设“一区六城”,奋力谱写三明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绿水青山无价宝:牢记嘱托交出“绿色答卷”
“念活山水经,建美文明村”。24日中午,同志们来到将乐县常口村,开始了第二站学习。二十多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常口村调研时作出“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山区要画好山水画,做好‘山水田’文章”等重要指示精神。

随后,大家来到新桥乡岭下村(中央苏区基点村),听“一杯米酒”的故事;观摩上青乡崇际村(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示范村),听“一条鲤鱼”的故事。
25日上午,同志们前往水际村参观泰宁县生态文明建设展示馆,并寻访境元生态茶园学习党建引领生态富民产业发展,实地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乡村振兴的“泰宁答卷”。大家纷纷表示,习近平同志高屋建瓴,殷殷嘱托对于三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交上了硕果累累的绿色答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正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工党支部书记、副院长张艳涛教授感言,“福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重要的孕育地和实践地。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于1997年4月调研三明市将乐县常口村时提出‘青山绿水就是无价之宝’,这是后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即‘两山论’思想的萌芽。三明市认真践行‘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重要嘱托,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领域,走出了一条生态富民的新路子。”
风展红旗如画:饮水思源红色三明
“福建是革命老区,党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三明是中央苏区的核心区,是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地,是红旗不倒的革命根据地,是伟人革命的重要实践地,在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和人民军队的历史上,具有重要历史地位与作用。
25日下午,同志们赴泰宁县英勇东方军主题纪念馆参观学习。党员们认真聆听工作人员的精心讲解、观看图文展示和文物展览、VR/AR场景体验等方式,回顾了东方军执行向东挺进战略和“筹银百万,赤化千里”的辉煌历史,也进一步了解彭德怀、滕代远等东方军领导人的丰功伟绩。“遥想革命先辈为中华之崛起英勇献身的大无畏精神,老区人民支援前线且勇于战斗革命精神,感慨万千。作为高校军事课教师,要讲好英雄故事,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大学生弘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军事教研教工党支部高继光老师说。

党员同志们一致认为,通过实地考察学习,更加明确要传承好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开创的宝贵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不断转化为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坚定理想信念和立足岗位拼搏奉献的精神,奋力谱写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文/江春萍、张莹 图/熊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