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中央精神
  • 焦点新闻
  • 权威解读
  • 理论阐释
  • 媒体聚焦
  • 基层动态
  • 奋进新征程
  • 南强影像
    • 南强微讲堂
    • 数读厦大
  • 12-19

    许和山:深刻理解“三个务必”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意义

    1949年3月,毛泽东同志在西柏坡提出“两个务必”号召:“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时隔73年,在我们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向全党提出“三个务必”:“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三个务必”的提出是我们...

  • 12-12

    施余兵: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单独将“法治建设”作为专章论述,专门部署,此外,报告还在四个部分,九次提及“依法治国”,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高度重视,也是党中央在新时代对依法治国一贯重视和顶层设计的体现。

  • 12-07

    李建: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的根本政治要求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经验结晶,也是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的根本政治要求。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必须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 12-06

    王晓阳:深入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 加快推进新时期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党的二十大报告内容丰富、立意高远,系统阐述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还明确提出“要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从全局视野和长远视角来看,教育是立国之本,科技是兴国之策,人才是强国之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这三者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紧密联结系统。这是党中央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三大战略加以一体规划。

  • 11-30

    王艺明:面向经济主战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十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质量发展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应如何进一步发力?

  • 11-28

    张有奎、章翔:讲道理——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堂的关键

    党的二十大是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堂是高校“三进”工作的核心环节,惟此才能强化理论武装,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他们的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 11-23

    刘子曦:党的二十大为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指明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并阐明“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必然性、实践性与战略性。

  • 11-21

    徐国冲、方立:中国式现代化的经验解读

    治理中国这样一个大国,面临着诸多棘手难题。实践表明,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成功打破了历史周期率。我国为什么取得举世公认的历史性成就?这是迫切需要解答的重大时代课题。回答这一课题,须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总结经验、建构理论。

  • 11-17

    刘悦:文化自信是海纳百川人才观的源头活水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这一指导思想对于我们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有效加强国际传播交流,促进人员和资源良性流动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 11-14

    高艳杰:反对冷战思维,向世界传播有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和平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冷战思维,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搞双重标准”。自始至终,中国政府坚持的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致力于扩大同各国利益的汇合点”。

  • 首页上页123下页尾页

版权所有©厦门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