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厦门大学第十一次党代会即将隆重举行,这是我校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回顾党的十八大、学校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厦门大学走过的光辉历程:解放思想,带来了新视野;深化改革,激发了新动力;抢抓机遇,创造了新业绩。过去的五年,厦大师生奋勇拼搏砥砺奋进,实现了新的历史性跨越。
为了总结过去五年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进一步振奋全校师生的精神,满怀信心地迎接第十一次党代会召开,校党委宣传部在学校主页、校报等媒体上开设“砥砺奋进的五年”专栏,从不同方面对我校过去五年的工作成就进行深度报道。
近百年前,校主陈嘉庚在建校之时,就将“阐扬世界文化”作为厦门大学的办学宗旨之一,满怀信心与期待地希望厦门大学面向世界、融通中外,成为一所“能与世界各大学相颉颃”的世界一流大学。97年来,厦门大学在国际化办学的道路上越走越宽,成果丰硕,特别是校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学校深入实施“国际化战略”,把国际化办学作为创建一流大学的必由之路,在国际高等教育和科技学术舞台上发出厦大声音、展示厦大形象、提供厦大经验,全面提升学校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拓展校际交流空间 提升交流合作水平层次
五年来,学校全方位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全方位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全面提升对外交流层次。

积极拓展校际双边平台。截至2017年底,我校与境外高校签订的校际协议书总数355份,校际友好学校236所(美洲49所,亚洲63所,欧洲71所,大洋洲10所,非洲3所,台港澳40所),其中,排名世界200强以内的合作高校48所。持续推进“G50战略伙伴计划”,学校积极深化与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在七个主题学科领域的全方位战略合作;与英国卡迪夫大学设立联合研究种子基金,合作建设牙医学院,开展双博士培养项目;与美国密歇根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英国南安普敦大学等合作培养博士。创新合作交流模式,举办“大学日”和“大学周”活动,瞄准牛津、剑桥等世界一流高校开拓学生交流和访学项目,扩大学生出国出境交流的规模与数量。

积极参与多边平台,更好地服务于我校国际化战略。目前,学校参与的国际及区域教育交流合作平台共13个,包括“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大学联盟”(UCMSR)、全球八校联盟(GU8)、全球工程教育交流项目(GE3)、东盟及中日韩大学联盟、中日大学校长论坛、中韩大学校长论坛、欧盟伊拉斯莫斯项目、金砖国家大学联盟等。
五年来,我校师生出国交流共计12646人次, 年均约2529人次。其中,教师因公出国参加各类学术活动共7100人次,学生各类出国长短期交流共5546人。师生赴台港澳交流共计6624人次,年均约1325人次。其中,教师赴台港澳参加各类学术活动共2266人次,学生赴台港澳长短期交流共2885人次。
建好马来西亚分校 服务“一带一路”
围绕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推动中国高等教育“走出去”,厦门大学率先在马来西亚建设分校,成为第一家在海外建设分校的大陆高校,开创了中国高校走出国门办学的先河。

历史回溯到2013年1月21日,这一天,马来西亚政府正式邀请厦门大学到马来西亚创办分校。同年10月4日,在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时任马来西亚首相拿督斯里纳吉布共同见证下,中国国家开发银行、马来西亚新阳光集团、厦门大学签订了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全面支持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建设协议。2014年7月3日,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正式奠基。
马来西亚分校位于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西南45公里的雪兰莪州沙叻丁宜,是第一所中国名校全资设立的、具有独立校园的海外分校,占地约900亩,规划总建筑面积约47万平方米,规划总投资约13亿马币。第一期工程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投资约8亿马币,于2014年10月17日正式开工建设,经过三年艰苦建设,2017年5月,一期工程基本完成。2017年7月,二期工程正式启动建设,建成后可容纳1万名学生在校学习生活。
目前,任教于分校的教师除了来自厦门大学的高水平教师之外,还有马来西亚当地及全球招聘而来的优秀教授,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80%以上。分校开设了15个本科专业,除中医学与汉语言文学专业采用中英文授课,其他专业使用全英文授课。学科分布上既有会计、海洋等厦门大学传统优势学科,也有汉语言文学、中医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等特色学科,旨在适应马来西亚高等教育市场需求,服务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

2016年2月22日,马来西亚分校正式开学,迎来首批新生,10月,分校迎来首批500余名中国大陆籍新生。目前,马来西亚分校已有学生3300余人,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
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被媒体誉为“镶嵌在‘一带一路’上的明珠”,2016年11月,中马两国签署联合声明,对分校建设给予了高度肯定,声明中说,“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是两国高等教育合作新的里程碑,将为当地社会培养亟需的优秀人才,深化中马两国友谊。”
建好孔子学院 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2014年12月6日至8日,我校成功承办第九届全球孔子学院大会,来自126个国家488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的2300名代表齐聚厦门。厦大人以高度的责任心、出色的工作能力保障了此次大会的圆满、顺利、成功举办,得到了国家领导和孔子学院总部的高度好评,赢得了海内外各方赞誉。此次大会选择厦门大学,是对我校近年来孔子学院建设的高度肯定。
2013年,“孔子新汉学计划”博士生奖学金项目启动,五年来,我校推荐和接收人数连续2年位居全国首位。目前我校共有中外合作培养博士和来华攻读博士学位两个项目在校生18人,已有9个人文社科学院的150多名教授、博士生导师加入到“孔子新汉学计划”导师名录中。2016年4月5日,我校精心策划并成功举办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大学校长论坛,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7所大学的校长及孔子学院院长、理事长,就孔子学院建设、高等教育全球化及“一带一路”国家文明互鉴等话题展开深入讨论。
重视质量提升与内涵式发展。2017年,由我校自行研究开发的“孔子学院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与管理系统”正式投入使用,该体系从“可执行性”、“可持续性”与“可扩散性”三大维度评估孔子学院,使孔子学院走上更加重视质量提升的发展之路。此外,我校高度重视孔子学院师资遴选,五年来共选拔47名中方院长(含续任)及122名汉语教师,首创并完善全球招聘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教师的模式,拓展了招聘中方院长及汉语教师的规模和途径,完善了中方院长、汉语教师的选拔与管理条例,全方位、多渠道做好中方院长、教师、志愿者等的选派工作。2013年以来,我校共选派315名汉语教师志愿者。同时,通过定期召开理事会以切实解决孔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契机,邀请双方学校校长或理事会等主要成员参与各类合作活动,通过互办“活动日”等类型丰富的活动,增进感情与友谊,深化双赢共识,凝聚互惠理念。

此外,学校成功承接孔子总部各类培训任务,着力提升专职教师科研队伍素质,做好孔子学院发展大后方的保障工作。2014年7月14日,孔子学院院长学院在我校翔安校区奠基,预计在2018年年底投入使用。该项目计划每年轮训3600人次的孔子学院院长或骨干教师,将为孔子学院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成为中外文化荟萃及人文交流的重要基地。
目前,我校已在五大洲的13个国家建设了16所孔子学院和47孔子课堂,是“双一流”建设高校中承建数量最多、孔院分布最广的中方合作院校。近五年,孔子学院累计注册学员16.7万人次,举办文化活动3650场,受众94.7万人次;基地承接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专项培训任务107项,培训学员4512人,满意度高达97%以上。我校2013、2014、2015、2017四次荣获孔子学院总部颁发的“先进中方合作院校”称号。
面对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大趋势和“双一流”建设的大契机,未来,学校将进一步抢抓机遇,以创新人才培养为核心,以高水平师资队伍为抓手,以一流学科建设为载体,以科研创新能力为引擎,构建开放发展、强强合作、共赢发展的新格局,不断增强学校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积极在世界高等教育舞台上展现新作为,贡献新力量。
(文\陈浪 图\潘万华 庄华,部分图片由国际处、马来西亚分校提供)
责任编辑:陈浪
【砥砺奋进的五年】往期链接:
党旗飘扬风正劲 固本强基谱新篇
http://news.xmu.edu.cn/31/60/c1552a340320/page.htm
广纳群贤 打造一流人才队伍
http://news.xmu.edu.cn/33/d5/c1552a340949/page.htm
真抓实干 打造一流学科体系
http://news.xmu.edu.cn/37/0e/c1552a341774/page.htm
春风化雨 抓实见效 创新思政工作
http://news.xmu.edu.cn/3d/7c/c1552a343420/page.htm
永葆大学本真,培养一流人才
http://news.xmu.edu.cn/40/68/c1552a344168/page.htm
写好“服务社会”大文章
http://news.xmu.edu.cn/42/c9/c1552a344777/page.htm
加强科研创新 提升科研实力
http://news.xmu.edu.cn/45/6f/c1552a345455/page.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