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纵横 >> 社会服务 >> 正文
第十四届厦门大学海洋科学开放日举办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21日 来源: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全国重点实验室

11 月 15 日,第十四届厦门大学海洋科学开放日在翔安校区落幕。本届开放日以80余个原创科普展位、17场特色实验课堂、13场精品系列讲座及1个青少年水下机器人挑战赛为核心,吸引了超万名大中小学师生及公众走进厦大,共享一场兼具专业性与趣味性的海洋科普盛宴。

作为2025厦门国际海洋周重要配套活动,本次开放日由厦门大学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全国重点实验室、海水养殖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鹭江创新实验室、海洋与地球学院、环境与生态学院、科考船运行管理中心、福建台湾海峡海洋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水声通信与海洋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洋生物制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共同主办;中国海洋科学卓越教育伙伴计划(COSEE China)、70.8海洋媒体实验室联合执行。

原创科普展位点燃科学热情,特色实验课堂鼓励探索求知

本次开放日重磅推出83个科普点位,覆盖周隆泉楼、金泉楼、希平楼三大海洋科学核心科研教学区域,呈现生物、化学、物理、地质、生态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科研特色。多个前沿科技展位成为焦点:“MOF·诺贝尔奖级乐高工坊” 让参观者亲手拼搭纳米多孔材料模型,理解其在能源与环境领域的突破性应用;“AI听海” 展区通过模拟水下噪声与智能识别系统,揭示人类活动对海洋声环境的影响;AI数字人“小海同学”通过“海洋云”平台与观众畅聊海洋监测……观众在互动体验中感受科技与生态相融的无限可能。

实验课堂是本届开放日最具人气的亮点。活动设置“微光世界探秘者——从化学到生命的发光奇迹”“盐度闯关记,鲍鱼的生存大冒险”“污水处理小侦探:探秘工艺&亲手制作简易净水器”“小小‘藻’油工厂——微拟球藻产物的提取” 等 17个主题近90场实验,通过“科研人讲解 + 参与者操作”结合的模式,让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在专业指导下了解实验背景,沉浸式体验“成为科学家”。其中,在“微光世界探秘者——从化学到生命的发光奇迹”的实验课堂现场,鲁米诺化学发光实验产生的漂亮荧光蓝让现场的孩子和家长们都发出阵阵惊叹:“哇,太美了!”家长们纷纷表示,这种在实践中学习的科普形式极大激发孩子兴趣,在趣味的实验中理解了海洋科学的原理,留下深刻印象。

精品系列讲座构筑认知桥梁,重磅科学赛事搭建科创平台

本次开放日重点推出“海洋文化十八讲”系列讲座。《海洋文化十八讲》是由厦门大学戴民汉院士主编的高校海洋通识教材,面向高校学生及社会公众普及海洋知识,意在提升全民海洋意识,服务于我国海洋强国的战略布局。本次讲座邀请到《海洋文化十八讲》主编团队王智副教授等四位核心成员开讲,带来《海洋物质循环的幕后推手--底栖生物大揭秘》《声声不息的海洋》《海洋管理的科学演进与实践探索--从全球挑战到中国方案》《走向深蓝:我们的海洋、财富与未来》等主题分享,带领观众进一步了解海洋科学与人文的故事。此外,“青少年海洋分享家”“探秘滨海湿地”系列讲座也分享了更多新生代力量与海洋科学的故事,展示了滨海湿地的生态智慧与魅力。

本次开放日创新打造青少年水下机器人挑战赛,吸引了来自多个学校的中小学生同台竞技。参赛选手们操控水下机器人,完成水下抓取、转移目标等任务,活动现场气氛热烈。赛事还为参赛中小学生设置水下机器人技术讲座指导,激发青少年对海洋科技的探索热情,激励他们在海洋工程技术领域大胆创新、积极实践。

作为连续举办十四届的公益科普品牌活动,厦门大学海洋科学开放日是厦门海洋文化建设的一张重要名片。面向未来,厦门大学将持续依托学科优势与科研实力,深化“科研-教育-传播”协同机制,推动海洋科普教育发展体系化、国际化,不断创新科普形式、拓展传播渠道,让海洋科学走进更多公众视野,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建设海洋强国注入持久动力。

(文/张凯帆 图/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全国重点实验室)

【责任编辑:高晓东】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