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1日,新闻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聂鑫在《光明日报》06版发表理论文章《新时代脱贫攻坚的深刻内涵》,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带来的四大“双重”社会效益——“物质生活与精神境界的双重提升” “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的双重变革”“生存权与发展权的双重保障”“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的双重实现”,深度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
在教育脱贫实践中,新闻传播学院结合专业特色,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融入精准扶贫实践,每年组织多支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队,奔赴云南德宏、宁夏闽宁、宁夏隆德、湖北恩施、青海三江源等地,走进贫困地区,走入乡间地头,通过社会调研、实地教育、文化扶贫等方式助力当地的脱贫攻坚和文化发展,促进新传学子对“三农”问题的理解与思考。学院团委指导的厦门大学南强乡村图书馆公益项目坚持立足农村、纯粹公益和面向社会,从2006年至今,用十余年间累计组织50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奔赴湖南、四川、福建等省,先后建成18所乡村公益图书馆(图书角),捐赠图书共约120000册,开展“大手拉小手”阅读推广公益支教活动,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招募—考察—建馆—运营—支教”社团运作模式,与闽南地区多个城市中小学建立固定合作关系,为广大乡村带去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搭建起了完善有力的智力扶贫模式,得到海协会、福建省委、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委等的认可。此外,学院依托“部校共建”,连续组织师生参与“青年新闻人 重走长征路”、“青年新闻人 基层共学十九大”、“青年新闻人 我们与改革开放一起走过”联合采访活动,深入广大福建农村地区,感悟新时代新农村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促进青年新闻人在深入基层中进一步读懂中国、弘扬和传播时代精神,增进对农村、农业、农民的感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指标和底线任务。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是脱贫攻坚“五个一批”重要内容,影响着脱贫攻坚的成效和全面小康的成色。新闻传播学院充分发挥专业特色,把脱贫攻坚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和国情教育相结合,在教育脱贫攻坚的决战中践行新闻传播学人的责任与担当。
原文链接: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20-05/11/nw.D110000gmrb_20200511_1-06.htm?from=singlemessage
(新闻传播学院 黄文)
责任编辑:曹熠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