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下午,厦门大学首届国际组织体验周暨“外国语言文学创新实验班”启动仪式于德贞楼112报告厅举行。中国翻译协会常务理事、原中国驻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大使徐亚男,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执行院长、特聘教授,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原口译处处长李正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云山资深教授,世界翻译教育联盟战略顾问,联合国在册翻译、资深审校傅鹏辉等知名专家应邀出席。
厦门大学教务处副处长黄艳萍,厦门大学学生处副处长陈泗林,外文学院党委书记陈志伟,院长陈菁,副院长徐琪、辛志英、吴光辉,各系部教师以及来自全校各学院150余名学生参加了启动仪式。
黄艳萍在致辞中表示,厦门大学首届国际组织体验周的举办和厦门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创新实验班”的创办,是我校“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家国情怀浓厚、国际视野开阔、专业素养精深、外语能力突出的一精多会、一专多能的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理念的一次生动实践。
陈菁向大家介绍了实验班基本情况。她表示,实验班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双语语言沟通能力,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并以强化国际事务处理能力为重点,希望由此培养出真正能够服务于国际组织的人才,为实现国家和全人类的福祉做出更大贡献。

徐亚男在致辞中指出,本次外国语言文学创新实验班的启动是培养既具有家国情怀又有国际视野的高端外语人才的一个重要举措,有利于提升学生们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对自身的素质要求,把更多学生培养成符合新时代、适合国际组织工作的国际化人才。
11月29日至30日,徐亚男、李正仁、傅鹏辉分别以“提高素质和能力,走上国际大舞台”“联合国概况和口译”“走入联合国——语言服务部门”为题带来了国际组织专家系列讲座,吸引了众多同学的前来聆听。
11月30日上午,厦门大学首届国际组织模拟面试大赛决赛如期开赛。经过初赛选拔,共有9名优秀选手成功入围至决赛。
决赛现场,选手们熟练地运用PPT、视频、VLOG等多种形式进行自我展示,从对国际组织工作的认识、个人相关经历、个人品质和专业技能等多个角度阐述了自己可以胜任国际组织相关事务的特质,精彩的演讲赢得台下掌声阵阵。在问答环节,评委们从不同角度切入,考察选手的应变能力以及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学习能力等。各位选手精彩巧妙的回答获得了评委一致赞赏。最终,张慧骄同学荣获一等奖,罗涵雨、李恬蕊同学荣获二等奖,吴蕴萱、梁倩玉、白锐、鲁亦敏、顾超、刘丹六位同学获得三等奖。

随着本次体验周的落幕,厦门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创新实验班”即将正式进行选拔考核并开课,旨在通过精心设计的培养机制,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外语能力突出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为国际组织的“中国声音”储备人才,为国际化建设贡献智慧,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支撑。
(外文学院文/夏羽含、隋思勤、李童、肖宁双 图/外文学院宣传中心采编部)
责任编辑:杜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