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医管办党支部牵头组织医学院、公卫学院、药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材料学院、附属翔安医院等9个学院及附属医院20余位专家,赴停泊在厦门海沧远海通达码头“嘉庚”号科考船,开展了以“海洋生物医药开发和海上急救”为主题的考察交流活动。

“嘉庚”号科考船长77.7米,宽16.24米,满载排水量约3611吨,搭载先进的船载海洋科学探测设备,技术水平在同吨位等级达到世界前列,是中国综合性大学拥有的第一艘全球级科考船。自2017年建成投入使用以来,“嘉庚”号已承担了8项重要科考任务,是海洋资源开发的重要平台,海洋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
跟随着“嘉庚”号船长、大副的脚步,各学科专家逐一参观了驾驶室、科考设备、船上实验室,纷纷惊叹这真是一座“高大上”的海上移动科研平台。实地参观后,大家来到位于科考船中部的小型会议室。船长和大副详细地介绍了科考船的历史,船上科研仪器及医疗设备的配备情况,同时向各位临床专家提出了科考船出海后远离大陆,发生在科考及工作人员身上的各种医疗问题如何及时妥善地解决。
各学科专家结合各自领域专业知识与科考船实际情况,积极进行交流发言,探讨各学科与科考船的深度结合模式。化学化工学院教授任斌、材料学院教授任磊、药学院教授吴振、附属翔安医院烧伤整形科主任贾赤宇、麻醉科主任侯立朝等纷纷发言,大家就海上医疗急救系统的建立、海洋资源利用等问题,提出多条可行性建议。如根据现行海上战伤的救护模式,改进不足点,填补空白;用科考船收集科研材料,对纳米材料的生物传感、破膜等进行研究;进行天然产物转化为活性化合物药剂的研究等等。当谈到船员急救知识不足问题时,附属医院的专家建议提出配备专业医护人员、开展远程医疗等多种举措,为科考船出海后船上人员的安全、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医管办党支部书记申东杰特别感谢了科考船工作人员对活动的大力支持。她表示,此次考察交流活动很有成效,既充分利用学校及各学科资源,拓宽了学科专家的思路,又深度挖掘出科考船的价值,为科考船的后续发展添足动力,使科考船走得更远、科研价值更大。

自支部立项活动开展以来,医管办党支部充分整合不同研究领域的资源和信息,吸引来越来越多校内专家参与,学科覆盖面也越来越广。为了提高学科交叉融合效率,医管办支部探索以专题形式开展学科交叉活动,此次活动就以“海洋生物医药开发和海上急救”为主题,启发了各学科专家将各自的研究方向与海洋领域、海洋生物的方向相结合,以推动我校在海洋生物医药领域的后续发展,促进校内协同创新,助力大医科发展。
(医管办)
责任编辑:黄伟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