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纪念“五四”运动九十九周年、共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5月2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马克思主义学院于5月3日晚上7:00在囊萤楼302举办“传承五四精神、勇担时代责任”的主题团日活动讨论会。参加本次讨论会的有学生处柯秋梦老师、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书记蔡虎堂老师以及学生代表。讨论会主要围绕厦门大学四种精神、青年责任、理想信念、“双一流”建设展开。
柯秋梦老师作为本次讨论会的指导老师,她结合下午邬大光副校长在“与信仰对话”——《厦门大学典故与文化底蕴》主题报告会中讲的厦大的故事和文化底蕴,与大家分享了她的感受和体会。柯老师讲到,陈嘉庚先生将自己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了教育事业,他一生捐建学校119所,作为厦大人,我们应该将校主的精神铭记于心,要有社会责任感,有奉献精神。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不畏惧、勇于担当,既要脚踏实地,也要仰望星空。
随后,蔡虎堂老师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与体会。他表示,厦大四种精神是我们厦门大学的历史积淀、精神财富,大家要把这四种精神内化于心。关于青年责任、理想信念,蔡老师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5月4日和2018年5月2日在北大的讲话,并与大家分享了北京大学学生宋玺投笔从戎的故事,希望新时代的大学生能够肩负起时代重任,锻炼自己,为国奉献。谈到“双一流”建设,蔡老师向大家介绍了“双一流”建设的五个方向,以及学院在获得一级学科博士点之后的下一个目标。
老师们精彩的分享引发了同学们的思考与讨论,同学们纷纷就自身的经历与感受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想法。学院研究生会实践部部长、2017级硕士生刘洋同学结合邬大光副校长报告会的内容、习近平总书记5月2日在北京大学的讲话和自己的亲身经历谈论了自己的看法。她提及,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应该知行合一 ,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社会体验。知行合一也是一个信仰的问题,我们要带着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丰富自己。研究生会宣传部部长、2017级硕士生马小淑同学就五四精神谈了自己的理解,“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既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全程参与者,更是成果的受益者。作为青年一代的我们,是民族力量的源泉,是国家大业的接班人,我们应当有责任感,有使命感,有担当,知感恩。研究生会主席、2016级硕士生张亚星表示,青年要将马克思主义作为信仰,发挥各方优势,完善自己、发展自己。研究生会文体部部长、2017级硕士生叶慧琳以部分同学沉迷手机和游戏为例,倡议大家能够找到真实的自己,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2017级硕士班团支部书记蔡晓雨表示,作为当代青年要有责任感。首先要对自己负责,不仅做好本职工作,也要尽力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要有家国情怀。其次要怀有感恩之心,缅怀先烈。最后要立足自身、不断充实自己。2017级硕士班班长吴杰宸同学从厦大的四种精神出发,结合亲身经历与感受,谈了自己的认识。兼辅、2016级硕士生宋江雪就“双一流”建设、围绕学术与工作的相关经历谈了自己的感受。她表示对待学术要忠诚,追求学术要纯粹。研究生会学术部部长、2017级硕士生黄燕钦认为,在就业的时候,不要目光短浅、眼光要放长远。
听了同学们的分享之后,柯老师和蔡老师分别对大家的发言进行了总结,希望同学们能够怀有感恩之心,抓住机遇,锻炼自己,不断激励自己前进。本次讨论会的成功举办让同学们们领会到了五四精神的核心和习近平总书记寄予青年的殷切希望,激发了学院青年锐意进取的精神。
(马克思主义学院 文\马小淑 图\黄燕钦)
责任编辑:黄伟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