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化学化工学院年度科研经费首次突破亿元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30日 来源:

根据科技处12月29日最新统计,化学化工学院2010年度到位科研经费提前两天突破亿元,达到10035万元,成为厦门大学建校近90年来年度到位科研经费突破亿元的第一个校内二级单位,为我校90周年校庆献礼。学院各项科研工作成果卓著,在诸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实现了“十一五”期间科研工作的跨越式发展。

——得益于国家政策的积极引导和国家、省部级等基金、科技计划的资助和大力支持,得益于学校在学科建设、科研空间、人才引进等给予的大力支持,尤其是“985工程”、“211工程”实施的显著成效。学院秉承学校倡导的“入主流,有特色,高水平”和“顶天立地”的科研理念,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发挥基础研究优势,面向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战场,在国家急需的能源、环境等方向,开辟新的学科研究领域,积极开展应用研究,切实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科技问题。“十一五”期间,学院共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74项,科技部“973”、“863”、支撑计划、仪器研制项目34项,以及教育部、省、市项目等逾150项。在多层次科技计划的支持下,学院取得了系列原创性、代表性科研成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团簇化学”研究团队先后在Science和Nature子刊发表了5篇高水平论文,2010年新增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界面电化学”研究团队先后在Science和Nature各发表一篇高端论文,教育部创新群体在Nature子刊发表一篇高水平论文。

——主动融入、主动贴近、主动服务国家和区域战略需求,服务社会发展。“十一五”期间,学院和企业联合开展的科技开发项目逐年提升,到位横向经费大幅度增长。2010年,卢英华教授受企业委托进行DHA系列产品开发,项目经费2500万,创学院横向单项项目经费最高;新引进的陈晓东教授,踏入校门,即与厦门市企业开展密切科技合作,承接企业技术革新的重大项目,合同经费达1780万元,到位经费超过300万元。通过校企合作,学院主动融入海西建设、融入厦门发展,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于企业高新技术、原创技术的研发。

——在学校科研政策的引领下,学院科研工作始终保持较高的投入产出比。我校人才引进政策凸显成效,对学院近年顺利引进和培养多位高层次人才工作起到指导和主导作用,“十一五”期间,新引进引进“闽江学者”和校级特聘教授8人,新增教育部 “长江学者” 特聘教授2人,新增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新增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4人,先后选派29名青年教师赴海外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留学、研修和合作研究。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成为十一五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支撑,也必将为十二五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学校在学科建设和均衡发展导向以及建设经费上给予学院极大的支持;在全校科研空间紧张的情况下,借用了原化工厂等场地作为教师的实验中试空间,在翔安校区规划了醇醚酯国家工程实验室、化工学科用地。

在学校软、硬件条件的支持下,学院科研产出也保持高增长、高水平,为学校的学科建设、科研工作做出重要贡献:1、论文:学院发表的SCI收录论文超过全校SCI论文的40%,尤其是高影响因子论文约为全校的三分之二,在Science、Nature及Nature子刊上发表的论文数在全国同类高校化学学院中位居前列;2、项目经费:科研到位经费约是全校理工医类的四分之一,2010年获批国家基金项目经费约为全校的44%;3、专利:获得专利授权数约为全校的40%。先后有5项成果获得国家和教育部奖励。

(化学化工学院)

厦门大学党委宣传部编辑

【责任编辑:】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