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22日,由厦门大学音像文献中心修复的影片《香魂女》在第十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经典修复单元”连续展映三场。影片由厦门大学-爱奇艺电影修复联合实验室出品,由厦大师生团队和爱奇艺团队联合修复。该片导演谢飞出席首场放映并与观众对谈。
《香魂女》是于1993年由天津电影制片厂和长春电影制片厂联合出品的35毫米彩色故事片,改编自周大新的中篇小说《香魂塘畔的香油坊》,荣获第4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修复展映前,历次影展或放映活动中展映的《香魂女》均为在胶转磁(Telecine)技术转录基础上的再数字化版本,由于技术代差等原因,分辨率较低,出现多处欠曝和过曝的现象,细节模糊不清,无法看到影片原始的光影效果。

谢飞充分肯定了影片的修复效果,对人工智能修复技术+人工修复的工艺表示赞赏,他说:“首场放映中,座无虚席的观众中有百分之八十的观众是第一次看此片的年轻人,他们对这部摄制于30年前的电影充满了热情与喜爱。这种将过去的经典影片修复后立即服务于社会、送到年轻一代观众眼前的做法,非常值得赞赏。”
“声画修复都很好!我在影院看感受不错,白天夜晚的画面层次都很丰富,明暗灰都有。”
“谢老钟情于胶片时代的拍片方式,打光布景别出心裁,安排情欲戏也让角色更有人性。”
“4K修复的视觉效果还是很舒服的,群众们穿的平布衣服看起来崭新。有道德瑕疵的大女主,在拍摄年代或许也不怎么前卫,搁现在倒是新鲜了。”
……
据悉,本次精修的影片《香魂女》为本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经典修复单元”唯一的内地作品代表。在本次修复和展映工作中,厦门大学电影学院师生以保护、修复的形式再现经典影视作品,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电影学院 韦怡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