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新闻 >> 院部新闻 >> 正文
环境与生态学院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生产实习圆满结束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11日 来源:环境与生态学院

7月31日上午,环境与生态学院2020级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生产实习成果汇报会在院楼B103报告厅举行,也为本次生产实习结束画上一个圆满句号。本次生产实习从6月26日启动会开始到7月31日结束,共历时36天,包括外业和内业两个方面,共有12位教师参与指导,2020级环境科学专业27名同学参加。

本次生产实习基于环境学科特色,设计了从流域到海洋、从科学到管理的实习环节,涵盖野外踏勘、入户调查、部门调研、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专题研究等内容。依托厦门大学流域生态环境实践教育基地、福建台湾海峡海洋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台海站”)等教学科研平台,通过流域-河流-河口-滨海环境单元的实地调查,开展观测、实验与专题研究,旨在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环境科学、环境管理理论与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外业——从流域到河流

7月4日上午,环境科学专业学生及指导老师共35人到福建省九龙江北溪水资源调配中心调研。同学们参观了九龙江水动力研究基地,了解水闸运行管理和学院陈能汪教授团队自主研发的水源地水质生态监测预警技术的实际应用,并前往浦南水文站进一步了解水文水资源水生态监测预报预警系统,也对水资源的调配、水资源协调及水资源的重要性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7月5日至7月7日,同学们来到漳州市平和县枫埔溪流域进行调研、实地踏勘和水样采集工作。5日上午,大家参观了平和县小溪镇厝丘村的平和琯溪蜜柚示范观光园,了解平和蜜柚的发展历史、产业发展现状以及蜜柚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随后陈能汪教授为同学们介绍了由漳州市河长制办公室、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和漳州水文水资源勘测分中心共同建设的厝丘水文水生态实验站。期间,同学们还前往高寨村的柚达拉宫生态果园示范基地进行参观,了解高寨村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5日下午,同学们与平和县河长办、生态环境局、农业农村局、林业局、自然资源局等部门负责人进行座谈,了解平和县河长办的工作重点、生态环境治理现状、蜜柚种植化肥农药施用、农业面源污染、退果还耕还林等相关工作情况。6日-7日,大家分组深入枫埔溪流域各个村庄,通过面对面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当地的环境状况及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了解各采样点的情况,并分组在枫埔溪流域设定的采样点采集水样,进行样品分析工作。

外业——从河口到近海

14日上午,生产实习组前往厦门大学台海站漳江口实验场进行调研学习,了解漳江口红树林的生态修复历程。

随后,同学们赴厦门大学台海站东山实验场参观,了解该站的总体情况、设施的功能以及开展的科学研究,前往东山赤屿进行潮间带生物调查和乌礁湾进行海滩垃圾调查。期间,大家还参观了东山谷文昌纪念馆,了解时任东山县委书记谷文昌带领东山人民植树造林、防治风沙,使东山县荒岛变绿洲的光辉历程。此行不仅让同学们从专业角度了解生态环境治理,也增强了同学们对本专业实际意义的理解与信念感。

内业——水样和生物样品分析、流域水质提升专题研究

外业调研和采样工作完成后,同学们将采自枫埔溪的水样和东山海滩的生物样品带回学校,完成水样营养盐和重金属等实验分析和生物样品称重和分析。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同学们整理调研资料和水质数据,完成平和县枫埔溪小流域水质提升专题研究。

31日,同学们分组汇报了本次生产实习成果,指导老师们针对四个小组的汇报进行了提问和点评。汇报会上,课程负责人李权龙教授表示,本次生产实习全体同学顺利完成了各项任务,安全返校,希望同学们能够对本次生产实习进行总结和思考,有所收获。环境科学系主任陈能汪教授在总结发言中表示,希望同学们通过这次专业实习和锻炼,树立人生理想并做好专业规划,努力成为环境领域的研究型人才、管理型人才,以及可以引领未来、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综合型人才。

本次生产实习依托实践教育基地,组织本科学生深入科研一线,增强了同学们的环境保护责任意识,有助于引导同学们进一步明确职业发展方向,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行动者和奉献者。

(文/赵思敏 图/2020级环科班)

【责任编辑:王志鹏】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