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在厦门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学院/海外教育学院乃元基金的支持下,学院“京彩华韵”国际学生社会实践队26名国际学生在张灵芝副教授和辅导员林炯老师带领下,于7月4-10日开启为期七天的社会实践。从北京到杭州,国际学生们踏访古迹、触摸科技、体验非遗、感悟人文,在双城穿梭中读懂中华文明的传承与活力。
探古迹・赏工艺—— 在历史与匠心间体悟文明传承
登顶居庸关长城,队员们徒步感受“天下第一雄关”的雄伟,直观体会历史厚重;走进故宫,三大未解之谜引发队员们对古人智慧的惊叹,感受到了中国皇家建筑的恢弘神秘;杭州岳王庙内,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触动众人,韩国学生权纯奎还专门为英雄献上花束,表达敬意与感怀。
中国工艺美术馆内,青铜编钟、青瓷莲花尊展现传统工艺的精湛底蕴,让队员们感受到了非遗的独特魅力;琉璃厂文化街,队员们动手为非遗“兔儿爷”着色,各国多元文化在创作中和谐交融;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里,“十里红妆”等地域展品独具特色,队员们为西湖绸伞着色,感受传统工艺之美,表达对非遗文化的敬意。

观科技・访学府—— 在创新与求索中感知中国力量
中国科技馆内,队员们深入了解展品原理并亲身体验,触摸中国科技飞速发展的脉搏;网易公司里,队员们参观创新园区并聆听AI产业讲座,明晰中国互联网AI的创新之路;申昊科技与吉利汽车公司中,机器人高危作业应用及人工智能与汽车制造的融合,让国际学生深切体会“中国智造”的广阔前景。
走进百年学府北京大学的校园,绿荫葱茏,与现代设施交相辉映,尽显深厚的文化积淀与开放包容的气质。在北大学生的带领下,队员们探寻中国高等教育的精神内核,看到了对外汉语教育学院飘扬的多国旗帜,让大家深刻感受到了学术与文化交流的无国界,以及作为中外语言文化交流使者的使命感。

游湖山・品书香—— 在烟火与温情中领略生活温度
杭州西湖湖畔,风雨亭边阳光洒湖面,荷叶轻摇,雷峰塔在薄雾中若隐若现,宛如画卷。亭下大叔萨克斯与大妈歌声相映,游人驻足鼓掌,其乐融融的景象,让队员们感受到了杭州的烟火气息,体会百姓日常的惬意和谐。
纯真年代书吧里,厦大校友朱锦绣女士讲述身患重病后开设书吧的故事,从为家人留思念到守候爱与记忆,真挚话语打动在场国际学生,让他们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感受到共通的情感,更深地体会中国人珍视的情感厚度与生命韧性。

七天研学之旅虽短,却在队员心中留下深刻印记。长城雄伟、故宫神秘、科技创新、非遗精巧、书吧温情、西湖秀美,共同勾勒出立体多元的中国。来自美国的杰德说:“故宫和长城让我摸到中国历史脉搏,吉利工厂展现了中国创新力量,南北风情各异,也让我明白文化的魅力不仅在古迹山水,更存在于人的交流中。”来自尼日利亚的郝萱怡则称:“爬长城的风、画绸伞的专注等体验,让我与中国联系更紧密。”
这场“行走的课堂“,让国际学子们不仅看到了中国的历史与现在,更在体验中加深了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尊重,此次鲜活的实践必将帮助国际学生更生动地向世界讲述立体多元的中国故事。
(国际中文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