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扎实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与学校“升强行动”部署,系统谋划学院“十五五”发展战略,进一步凝聚发展共识、汇聚奋进合力,9月29日,航空航天学院在翔安校区航空航天大楼召开“十五五”规划主题研讨会暨2025年秋季学期工作布置会。会议由院党委书记袁国柱主持。

会议特别邀请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王树涛教授作《大学竞争优势塑造与战略规划》专题报告。他以波特钻石理论模型为分析框架,系统梳理了“双一流”高校“十四五”期间的规划实践,并针对性提出“成本领先、差异化、集中化、动态创新”四大战略路径。他认为,“十五五”期间高校需着力优化资源配置、强化特色定位、深化区域协同、构建敏捷型治理架构,为学院制定可持续战略规划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
学院副院长黄玥就学院“十五五”规划作主题汇报。他系统回顾“十四五”期间学院的发展成效,客观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发展瓶颈与挑战,并结合行业前景,详细阐述了学院“十五五”时期的发展思路、核心目标及关键举措。在部署新学期行政重点工作时,他特别介绍了近三年新入职教师情况,鼓励青年教师主动融入学院发展大局,实现个人成长与学院事业的协同共进。
随后,朱呈祥、许伟伟、祝青园、王奕首、洪文兴、李继芳、殷春平等各系(中心)负责人依次作“十五五”规划专题报告,进一步明确新时期学院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与改革路径,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体系更精准贴合航空航天领域的时代需求。
当天下午,卿新林、海振银、朱呈祥、徐文江、罗华耿、王振忠、刘利军、曾念寅分别代表各研究团队,汇报团队建设成效与“十五五”规划思路。汇报内容全面涵盖各团队核心建设指标完成情况、标志性成果、特色做法、现存问题及改进思路,为学院整体规划的制定提供了扎实的实践支撑与鲜活的基层视角。
专题研讨环节设置了“学科建设与科研创新”“人才培养与教育教学”“师资队伍与人才引育”三个分会场,大家围绕学科发展方向聚焦、系及中心建设、科研团队结构优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培养方案修订、青年教师发展、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等关键议题深入研讨,为完善规划集思广益。研讨结束后,各分会场代表返回主会场汇报分组研讨情况。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学院常务副院长尤延铖作总结讲话。他结合会议研讨成果,重点对学院未来发展作出四项战略部署:一是“以人才培养为本”,将育人作为根本任务,深化科教融合,构建协同育人新生态;二是“以青年教师为要”,明确青年教师为学院未来发展的主力军,加大培养力度与资源倾斜,全力打造高素质、有活力、善创新的师资队伍;三是“以学科特色为擎”,精准把握学科优势,优化内部治理机制,推动系、中心与团队协同联动;四是“以系统发展为纲”,统筹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引导各团队扬长补短、锻强长板,通过政策激励充分激发团队与个人的创新活力。在科研创新方面,他还强调,学院需积极谋划国家级重点科研平台建设,争取更多自主决策资源,打造高端科研引擎;通过修订完善成果转化与激励政策,有效释放创新活力;持续强化有组织科研,提升承接重大战略任务的能力。
会议期间,袁国柱还就近期党建重点工作作部署动员,并着重强调实验室安全与保密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全院上下压实责任、防微杜渐,为学院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屏障。
此次“十五五”规划主题研讨会的召开,为学院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锚定了方向、凝聚了共识。下一步,学院将以此为契机,系统梳理研讨成果,细化“十五五”规划实施方案,将会议凝聚的共识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具体行动,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创新与师资引育等领域精准发力,奋力谱写学院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学校“双一流”建设与国家航空航天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学院领导班子成员、高层次人才代表、各系、中心及团队负责人、学院“十五五”规划编制组成员、青年教师代表及行政支撑中心代表等50余人参加会议。
(航空航天学院 文/刘昀、欧阳智贤 图/刘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