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困惑与反思:唐代文学研究青年论坛”在厦门大学举行。本次论坛以唐代文学为中心,旨在与学术界各位同仁的交流中厘清研究焦点分散、学科边界模糊、创新传承乏力等问题,共同促进唐代文学研究的繁荣和发展。论坛由厦门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主办,“中国古代文学选本整理与研究”学术团队承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及科研单位的二十余位学者参会。

8日上午,论坛开幕式于联兴楼104教室举行。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吴在庆指出,唐代文学研究在过去不仅涌现了众多学术大家名家,也开创了不少经典范式,取得了十分丰硕的成果,但一段时期以来,却面临着课题愈发狭窄的困境,需要学者们寻求突破瓶颈的途径,期待在座学者以本次会议为切口,共同讨论唐代文学研究中的问题,向其中注入新的活力。
开幕式结束后,论坛进行第一场专题议程——吴在庆先生八秩问学座谈会。吴在庆是唐代文学研究的大家,也是厦门大学古典文学研究的旗帜,著作等身,嘉惠学林。会上吴在庆向参会代表赠送了新书《唐代文史考论与解读丛稿:八秩自纂集》,与会学者纷纷回顾与吴在庆的交游经历及研读吴在庆著作的感受,感佩前辈学者在治学道路上对青年学人的激励与鼓舞。
主旨报告环节,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尚永亮、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傅绍良、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陈才智、厦门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胡旭分别作主题讲座。本次论坛还设置了两场圆桌会议,采用组内互评与专家总评相结合的形式,激发了多角度、多层次的学术对话。
闭幕式上,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尚永亮教授以“细读文本是学术研究的根本”“理性使用出土文献等新材料”“视角转换是从旧材料中发现新问题的关键”三个方面作会议总结。
唐代文学作为中华文脉中浓墨重彩的篇章,其研究不仅关乎学术本身的推进,也承载着文化传承的使命。与会学者们以扎实的文献功底、敏锐的问题意识与开阔的研究视野,直面现实困境,展现出唐代文学研究在守正创新中焕发的生机与活力。本次论坛既是对过往研究路径的回顾与反思,也是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前瞻与开拓。期待学界在今后的研究中继续秉持求真务实、开放包容的学术精神,共同推动唐代文学研究走向更加广阔、更具深度的新境界。
(文/彭蓝蝶 图/胡子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