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纵横 >> 正文
厦门大学 “中国文学文化周”系列活动举行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2日 来源:中国语言文学系

10月18日,厦门大学“中国文学文化周”开幕式暨中国作协新时代文学研究中心(厦门大学)揭牌仪式在厦门举行。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吴义勤,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作协副主席阎晶明,厦门大学校长张宗益,全国政协社会和法治委员会原副主任、福建省文联原主席、福建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南帆,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黄逸群,福建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东河,《文艺报》副总编辑李朝全,中国作家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向伟,福建省文联副主席、原一级巡视员、省作协主席陈毅达,福建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省作协副主席林秀美,厦门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卢寿荣,厦门市文联党组书记柯碧如,以及100多位学者、评论家和作家出席活动。

揭牌仪式上,吴义勤、张宗益、黄逸群、李东河共同为中国作协新时代文学研究中心(厦门大学)揭牌。宋向伟宣读了中国作协关于成立新时代文学研究中心(厦门大学)的批复。中国作协新时代文学研究中心(厦门大学)聘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执行主编崔庆蕾、厦门大学中文系主任徐勇为研究中心主任。开幕式和揭牌仪式由厦门大学中文系党委书记黄宇霞主持。

张宗益介绍了厦大中文学科绵延百余年的深厚底蕴和发展成就,并表示,中国作协新时代文学研究中心(厦门大学)的成立,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的重要举措。学校将依托中国作协优质丰厚的文艺创作资源,全面加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等各方面的交流合作,强化中心建设,为构建中国自主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和影响力提供坚实的学理支撑与智力贡献。

李东河表示,闽派文艺理论家批评家学术活动周自2014年创立以来,始终紧扣时代脉搏,推动文艺理论与批评的创新发展。今年的学术活动周聚焦新时代海洋文学与文化,既是对福建海洋文化强省战略的积极响应,也是“闽派批评”立足地域特色、深化全国性学术对话的重要实践。

南帆表示,源远流长的福建海洋文化为“闽派”文艺提供了宝贵的创作资源,“闽派”批评为中国当代文艺的发展贡献了不可忽视的力量和智慧。“闽派”文艺理论家批评家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创作与批评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纲领,贯通古今中西,为“闽派”文艺与批评的持续繁荣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吴义勤在讲话中表示,全国文学界正在继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中国作协在厦门大学揭牌成立第六个新时代文学研究中心,也是在东南地区成立的第一个研究中心,依托厦门大学优质的学术资源与人才队伍,集中力量追踪、研究新时代文学。此次学术活动周旨在总结和深化对当前新时代海洋文学的研究,让中国文学的海洋叙事成为接通全球视野、促进文明对话、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桥梁,为加快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文学力量。

在随后的主旨发言暨新时代文学论坛上,来自全国的著名文艺理论家批评家以“新时代与新海洋文学”为主题发表演讲,深入探讨新时代文学的内涵及特征、新时代文学与中国式现代化、新海洋文学与新时代文学等重要议题。

围绕本次活动主题,还推出1场“福建新海洋文学作家作品研讨会”和3场福建新海洋文学学术对话系列活动,来自全国各地文艺理论家批评家与福建新海洋文学代表性作家展开深度研讨和对话。18日下午,中国作协新时代文学研究中心(厦门大学)举办了王尧长篇小说《桃花坞》学术研讨会。

活动期间,“文学名家走进厦门”文学周活动火热开展,多场文学名家讲座推动优质文学资源直达高校、基层,精彩纷呈、反响热烈。18日,阎晶明、毕飞宇先后在厦门大学开讲,吸引了近七百名在校师生的热情参与。阎晶明以“阅读经典 理解鲁迅”为题,回答了“何以经典、何种鲁迅”的深刻命题。毕飞宇与厦大师生共谈“文学就是你和我”,探讨小说的技巧、文学的奥妙,就新媒体时代的文学阅读等话题展开热烈交流。

厦门大学“中国文学文化周”系列活动由中国作协创研部、中国作家出版集团有限公司、福建省文联、厦门大学、厦门市文联联合主办,厦门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作协新时代文学研究中心(厦门大学)、福建省作协、福建省文学院承办,福建省文联文艺理论研究和文艺传播中心、福建省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福建文学杂志社、台港文学选刊杂志社、海峡文艺评论杂志社、艺品杂志社、福建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厦门市图书馆等协办。

(中国语言文学系)

【责任编辑:叶恒】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